青海西宁:四心聚合民族韵 邻里奏响和谐曲
发布时间:2025-04-09 15:34: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凤凰园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社会组织,汇聚志愿力量,整合服务资源,着力做好暖人心、聚民心、绘同心、注匠心“四心”服务,建设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石榴籽家园”。
突出党建统领,“引流聚能”暖人心
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构建“社区党委主抓、党员表率带动、辖区单位协作、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的“石榴籽家园”建设,发挥市区两级联点单位及辖区8家驻区单位的作用,成立党建联盟,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过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着力完成辖区小区墙体翻建、小区加装电梯、自建房居民家门前地面修缮、轮流为辖区各小区居民进行免费体检、特殊家庭在藏医院看病开通绿色通道等,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结合社区微心愿墙和党员亮身份进门“听你说愿望”工作机制,引导联点区直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通过建立“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认领居民微心愿160人次。
强化思想引领,“厚植根基”聚民心
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为目标,社区将各项工作与多民族文化相融合,拓宽各族群众参与渠道,挖掘辖区邦金梅朵原生态文化队、曙光公益援助中心、舞动凤凰艺术团、格萨尔老年太极队等文化资源,在传统节日及重大节点,开展“党建联盟聚合力,同心共进谱新篇”“挥墨送祝福墨香暖人心”“巾帼巧手传承匠心”等活动。
常态开展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等宣传咨询、以案释法活动11场次,持续提升各族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效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重服务引领,“凝心聚力”绘同心
以服务融合、资源融合、信息融合的“三融合”机制开展服务群众工作,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设立石榴籽窗口,安排精通民族语言的居民轮流坐班,为前来办事的各族居民群众进行政策讲解,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各族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服务融合。
吸纳辖区73名“石榴籽党支部”党员组成4支志愿者服务队,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补充,配合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维稳巡逻等工作,为辖区打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推动资源融合。
创建“红石榴民情服务驿站”,成立“红色骑士帮办代办”服务队,发放藏汉双语卡片,通过信息的交流互通及时收集帮办代办信息,开展帮办代办服务,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基层治理。
聚焦能力带领,“同心协力”铸匠心
坚持“为民办实事”工作理念,积极主动解决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结合“东城·共富工坊”精心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中心,依托社会组织伊莲手工编织队,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桥梁。
通过直播平台线上接单、线下派单和家中做单等方式,编织队带动了辖区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成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通过开展“手工编织沙龙”,在编织队非遗传承人和老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下,辖区各族妇女群众在零散时间从事手工编织、刺绣,使更多的妇女群众在一针一线中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同时,社区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族居民情况,收集诉求、倾听心声,积极协助做好就业帮助、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增强各族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和社区。
青海省西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