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观察

青海西宁:从“坐堂执法”到“敲门服务”构建共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4-14 14:07: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城市基层治理的广阔图景中,社区犹如一枚核心拼图,一端承载着居民的幸福生活,另一端维系着城市的和谐发展。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以“城管进社区”为抓手,开启基层治理的全新篇章,致力打造现代化社区治理的标杆典范。

党建聚力,激发治理“红色动能”

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红色枢纽”,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城东区依托“邻里互助·和美共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推动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双网协同”的高效联动。

通过选派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员及执法骨干与社区党员结对共建,城市管理部门班子成员分片包联街道,构建“网格包干、责任到人”的精细化服务体系,确保社区治理全覆盖、全响应。

为深化城管服务触角,在社区设立“城管工作站”与“城市会客厅”便民驿站,将其打造为城市治理的前沿哨所和了解居民诉求的桥梁。执法队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社区,以“主动巡查、上门问需”的方式,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清真巷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为例,老旧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纵横交错的电线不仅影响市容,更存在安全隐患。执法队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耐心宣讲政策危害,并协调增设集中充电设施。自“城管进社区”实施以来,累计化解此类问题160余件,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多元协同,强力破解治理痼疾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城东区搭建“基层治理协同平台”,联动物业、业委会、快递员等多元主体,形成共治合力。

针对垃圾堆积、占道经营等顽疾,城东区创新推出“社区点单、城管接单”快速响应模式。针对烧烤摊违规占道问题,执法队员与社区协作划定专用停车区,引导摊主规范经营,并协调充电桩资源,实现有序管理。

对跨部门复杂问题,城东区依托区级城市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提级办理”,实现多部门协同攻坚。部分社区高空线缆垂坠隐患,通过城管、建设、电力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问题立查立改。截至目前,累计解决此类难题48件,形成“小事社区自治、难事联动破题”的治理闭环。

服务升级,提升民生温度

为增强服务效能,城东区推出“城管服务卡”,公示联络员信息及服务范围,并开通专属热线。东关大街街道慈幼社区居民张大爷通过卡片反映路灯故障,问题两日内即获解决。此举实现居民诉求“一键直达”,处置效率提升逾70%。

定期举办“城管开放日”活动(累计40余场),通过现场讲解政策法规、趣味互动科普垃圾分类,增进居民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居民叶女士表示:“以往对执法存在误解,如今互动交流多了,矛盾少了,支持多了。”

城东区创新实施“执法积分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推动执法人员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服务”。执法队员小李在巡查中发现楼道杂物堆积隐患,主动协助清理,获得好评。半年来,执法队员累计排查化解隐患300余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型。

“城管进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城东区将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这个核心,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和各部门“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共建模式,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文/王姚鑫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委社工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