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祁连:构建全域红色教育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34: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巍巍祁连山下,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创新“红色+”发展模式,通过“红色引客、绿色留客、蓝色赋能”的立体布局,精心打造“七个一”红色研学矩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为“天境祁连”增添鲜亮的精神底色。

在红色资源挖掘方面,祁连县建立系统性保护传承机制,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历时三年跨越三省区,收集百万字史料、千余幅历史影像,重新核查并核实境内西路军革命遗址7处,绘制《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转战祁连行军路线图》,填补了西路军研究空白。基于这些珍贵史料,创作《熊厚发祁连就义》等40余篇红色故事,编排《祁连忠魂之黄番寺大捷》红色舞台剧,打造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开发《祁连山的红色记忆》情景党课,构建起“一地一馆一路一书一盟一剧一课”的沉浸式研学体系。自红色研学基地运营以来,已接待省内外参访团队5.1万余人次,成为海北红色教育又一地标。

教育创新方面,祁连县构建“三维融合”育人模式。开发《红西路军特色课程》,通过事迹报告、口述历史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教学;创新“选菜点单”培训机制,将红色教育延伸至基层一线,累计开展巡回宣讲7场次;组建专家智库,邀请国防大学等院校学者开展深度调研,指导红色文化研究。同时,将红色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重走红军路”“自然学校”等实践课程,组织2300名师生参与“看红色电影忆峥嵘岁月”主题观影活动,形成“课堂+实践+社会”的全链条教育生态。

祁连县通过构建“红色教育+生态旅游+民生改善”的发展格局,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在红色教育拓展方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祁连山国家公园长期教研基地等20个教学点纳入红色研学点,将县城40处公交站亭转化为流动的红色课堂。在社会治理领域,设置白杨沟村史馆、大拉洞管护站等5个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建立“红色书屋”12个,开展农牧民夜校培训200余场,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1500余人。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发展低空经济,推出“祁连一日游”“红色研学游”等航旅产品及阿咪东索林海红色文化生态徒步路线、“重阳节徒步大赛”等线路,吸引全国14个省区市600余名选手参与红色研学。202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18.98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2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祁连县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创新,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发展+蓝色开放创新”的全域发展格局,让红色精神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的祁连篇章。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 马海福 贺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