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贵德:黄河之畔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04-17 15:59: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当广袤的高原还沉浸在种子刚刚萌发的那一抹嫩绿之中,宛如新生的希望在大地悄然孕育,位于黄河之畔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以敏锐的发展眼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与无限的活力。
“天下黄河贵德清”成为贵德县的“金名片”。蔡得军摄
梨白映春暄:探节事萌芽之迹
时光回溯到1998年,贵德县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首次举办梨花艺术节。在贵德县生活大半辈子的李长生回忆起首届梨花节时仍难掩激动:“那时候,贵德的梨树很多,梨花的名声传遍十里八乡。每年夏天都会搭起戏台子,周边乡镇的人都来看热闹。”
游客在贵德县奇石苑拍摄花朵。蔡得军摄
此后连续六届的举办,为贵德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梨花节”逐渐成为“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另一张亮丽旅游名片。每年清明前后,贵德便成了人们踏春赏花的热门之地,万千梨花竞相开放的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贵德的梨花很是出名,经常在自媒体平台上刷到,今日一见名不虚传,真可谓是千树梨花千树雪啊!”来自福建的游客林霞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贵德段的清澈河水更是独特的生态标识,贵德县打造文旅IP,通过“梨花+黄河”的组合,让游客在赏花时触摸到文化的厚重感。历经多年精心打造,如今的黄河文化旅游季已成为贵德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特色且全民参与的盛会,也成为省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文旅活动之一。
2004年,对于贵德县的文旅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贵德县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将梨花艺术节提升为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梨花艺术节。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度探索。
贵德县景。冯悦摄
“贵德县积极响应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号召,加快迈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我们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挖掘生态旅游融合点,注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培育与宣传营销,全力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贵德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吴淑说。
2024年,第十八届黄河文化旅游季活动升格为青海省级文旅活动,贵德“黄河文化旅游季”正式成为“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贵德的文旅升级,是青海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生动注脚。
七彩染流年:绘四季畅游之卷
贵德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特。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壮美的黄河风光。城北的拉脊山海拔4000多米,山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贵德的山水之美,不仅在于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拉脊山的云海日出到黄河清的碧水丹山,从丹霞群峰的壮丽到湿地候鸟的灵动,贵德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结晶。
千树梨花千树雪。蔡得军摄
据了解,贵德县围绕青海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布局,依托丹山碧水、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和强大动力。黄河水在贵德清澈见底,与两岸盛开的梨花相互映衬,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而贵德并未局限于春季的梨花之美,而是充分发掘四季特色,打造“四季景”。
“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摘果、冬天赏雪,现在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在黄河岸边经营民宿的张青笑着说,他的小院如今四季客满,“夏天有北京的游客来住一个月,就为了感受清凉;冬天雪景配上热炕头,南方客人直夸‘像水墨画里的世界’。”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贵德段呈现出别样的壮美与温柔。贵德依托黄河文化,做好文旅“大文章”,通过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挖掘整理地方文献,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以“节”蓄势,开展春节社火文艺汇演、舞龙舞狮大赛、“非遗过大年”等四季联动的文化惠民活动,赋予旅游永久生命力,让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
游客在黄河岸边游玩。蔡得军摄
此外,贵德加大以“农”促旅力度,持续推广苞谷杏、菜籽油等特色农畜产品。在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开幕式的非遗、农特、文创产品市集上,农户王青青举着刚榨的菜籽油说:“游客尝了都说香,现在联合周边的乡亲们线上线下一起卖,也有了可观的收入,地里的收成成了‘旅游伴手礼’。”
近年来,贵德积极融入甘青川旅游大环线、环青海湖精品旅游线及川藏自驾旅游线,聚焦旅游新需求,丰富旅游新业态。生态游、避暑游、乡村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提升了游客体验感。看日出追日落、看丹山赏梨花、观黄河游古城等精品线路的推出,让“天下黄河贵德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长歌向苍穹:筑文旅腾飞之梦
文旅产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更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贵德因梨花而闻名遐迩。如今已成功举办十九届的“黄河文化旅游季”,不仅是贵德文旅的金字招牌,更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据了解,贵德县依托黄河文化旅游季,将其打造为春季文化旅游的首发站,这以一朵梨花开启的事业,为贵德带来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成功实践,催生了休闲、旅游及文化等衍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贵德的丹霞地貌。冯悦摄
据贵德县文旅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旅游季启动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贵德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4月12日的贵德第十九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现场,来自甘肃的游客陈华正带着家人体验“高原小江南”的美景,他说:“以前只知道贵德梨花美,来了才发现有黄河漂流、古城探秘,还有这么多民族文化活动,孩子边玩边学,比看课本印象深多了。”
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说:“我们锚定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县建设目标,深度挖掘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大力开发黄河文化旅游季、‘追光之旅’等文旅品牌活动,为旅游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在推动文旅发展的同时,贵德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近年来,贵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举全县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现生态环境连年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2.03万亩,草原面积达到391.89万亩,湿地面积达12.01万亩。如今贵德黄河两岸绿意盎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屏障日益牢固。
绿色已成为贵德县最亮丽的底色。冯悦摄
从最初的“梨花节”,到如今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旅游季;从单纯的赏花活动,到涵盖四季、融合多元业态的文旅产业;从一个孤立的活动,发展成为一项蓬勃兴起的事业,贵德正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贵德,每一处山水诉说着生态与人文的交融,每一次节庆凝聚着发展与传承的力量,每一个产业的兴起承载着梦想与希望。这座高原古城正沿着文旅融合的康庄大道,在黄河的温柔臂弯里,踏歌前行……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