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采

青海贵德:黄河畔上籽同心 文旅铸魂石榴心

发布时间:2025-04-17 16:01: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路奔腾。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展现出别样的温柔与清澈,孕育出“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近年来,贵德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独特的地理人文禀赋和优势资源,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高原大地徐徐展开。

据贵德县委创建办主任陕旭东介绍,贵德县充分利用“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旅游品牌效应,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呈现出文体旅游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美好局面。

宣传为媒,绘就团结之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结合旅游景区吸纳性与融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巧妙融入景区整体规划,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发挥宣传教育引导作用。”陕旭东说。

贵德县组织文化馆、博物馆、各景区工作人员以及导游、讲解员等旅游从业人员,围绕贵德县民族工作概况、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内容,开展了10余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讲解技巧专题培训。这使得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传播者,真正做到“一个导游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宣讲员”“一个景区就是一个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的平台”。

李晓芸是江苏南通人,开春就在谋划今年的旅游行。因为南通市对口支援贵德县,加之贵德县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所以她就将今年旅行的第一站选在了贵德。

“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贵德县将旅游景点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妙结合在一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我们在欣赏贵德县自然美景的同时,如沐春风般接受贵德县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李晓芸说。

广泛宣传之下,贵德县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文旅宣传”质的飞跃,让游客在游览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受贵德厚重的文化底蕴,共享精神家园建设成果。

文化惠民,丰盈团结之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贵德县积极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在景区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推动旅游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文旅发展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每年春天,贵德县以“梨花”为媒、以节会友。每至清明前后,梨花绽放,漫山遍野洁白如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花踏春。“梨花节”已成为“天下黄河贵德清”的一张亮丽旅游名片,在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族群众心中搭建起一座民族团结的桥梁,传播着民族团结正能量。

陕旭东说:“文化活动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团结与文化惠民融合文章,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贵德县先后精心编排“群星荟萃·舞动青春”全省广场舞大赛、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等文艺原创歌曲及舞蹈20多个,开展“送书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文艺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不断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贵德县通过讲好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密切交往、守望相助、相互依存、血浓于水的“历史故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优秀故事”,改革开放以来贵德大跨越、大发展的“时代故事”,让各族儿女切身感受贵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魅力,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建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文旅融合,彰显团结之效

近年来,贵德县举办和协办系列体育活动,让各民族游客在了解、体验、游览贵德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具亲和力、更具感染力、更具互动力、更具发展力、更具影响力”,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据了解,贵德县借助各大文体赛事的蝴蝶效应,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贵德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乡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让各民族在共赏美景、共享文化、共促发展中,心贴得更近,情变得更浓。

同时,贵德县还以这些乡村特色为依托,组织跨村、跨民族的文体交流活动。在各大文体赛事的带动下,举办民族歌舞大赛、传统体育项目竞赛等,各民族群众踊跃参与,在比赛中增进友谊,在交流中加深团结。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营造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陕旭东说。

除此之外,贵德县建立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民族团结进步+文旅宣传”融合撬动的发展模式,带动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改善发展环境,实现“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对外交流合作,也是贵德县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与银川、兰州、南通、上海、济南等地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加强区域客源互送,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更加广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陕旭东说。

从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景区宣传,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从搭建各族群众情感桥梁,再到借助文体赛事与特色乡村建设,贵德县依偎在黄河的臂弯里,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如今,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已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盛开,其所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推动着贵德各族人民携手共进,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蔡得军 图片由贵德县委创建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