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贵德:皎月映长河 石榴籽同心
发布时间:2025-04-18 11:19: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黄河水暖,梨花正盛。四月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春潮裹着泥土的芬芳漫过河岸,水波里倒映着玉皇阁的飞檐,处处回响着各族儿女的笑语。这座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小江南”,正以奔涌的浪花为墨,以连绵的群山作纸,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
记忆之河:从历史长卷到时代基因
从贵德县人民政府出发,沿着南大街向北步行20多分钟,即可到达位于贵德古城内的贵德县博物馆,其一楼就是贵德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据贵德县委创建办主任陕旭东介绍,这是青海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于2022年7月底正式开馆。
据了解,展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贵德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脉络,采取图片展示、视频展播、互动体验等方式,从“党和人民同呼吸”“发展进步共命运”“守望相助心向党”三个篇章十个板块,见人、见物、见事、见情,集中展现了贵德各族群众在历史长河中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美好场景。
陕旭东(左)在介绍贵德县民族团结相关情况。蔡得军摄
步入其中,“和为贵”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咱们贵德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汉、藏、回、土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和为贵’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各民族紧紧相连,让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贵德,‘和为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到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可以说这三个字在贵德有着深厚的内涵与意义。”陕旭东说。
沿着展馆的长廊前行,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生动地诉说着贵德县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全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
当地群众张彦平带着妻子边走边看,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在成就展示区,一组数据展板吸引了夫妻俩的目光,上面详细记录了贵德县在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经济增速多快,老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还有这生态环境指标,咱们贵德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张彦平说。
当地群众在展馆内参观。蔡得军摄
作为巩固提升“贵德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的重要载体,该展馆通过展示贵德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密切交往、守望相助的历程,旨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展馆里丰富多样的展品与多媒体展示手段,讲述了贵德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也着重体现了贵德县各民族群众‘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优良作风。未来我们还将不断丰富展馆内容,吸引更多人走进来。”陕旭东介绍,展馆建成以来,已有400多个团队、70000多人前来参观,参观者涉及西藏、甘肃、青海等地,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光明之路:白衣渡河者的生命礼赞
在贵德县,一张照片广为流传,可以说得上是妇孺皆知。照片中的主人公一身白大褂,一头短发衬托出他的干练。
据陕旭东介绍,照片上的这位就是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援青期间任贵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耀华。他在贵德8年,帮助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陈耀华为当地群众诊病。贵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7月,当陈耀华第一次走进贵德县人民医院时,迎接他的不仅是高原缺氧的考验,贵德县相对匮乏的医疗条件,更是深深触动了他。“由于医疗条件限制或家庭贫困、路途遥远等原因,群众很少进行白内障手术,很多人从此坠入黑暗的深渊,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陕旭东回忆道。
在陈耀华的推动下,“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全面启动。他带领团队深入牧区筛查,仁欠姐母女幸运地成为首个受益家庭,术后视力都恢复到0.5以上。援青期间,陈耀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完成眼科手术1800多例,其中,“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白内障手术1400多例,成为贵德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光明行”也成为江苏援青品牌项目。
8年间,他累计行程12万公里,惠及藏、回、撒拉等族群众,用实际行动改写了因病致贫的命运轨迹,在贵德留下了“江苏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的称呼,爱与团结的种子,在贵德县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开花。
陈耀华(中)在为群众治疗。贵德县委创建办供图
“他(陈耀华)在贵德期间,不仅仅做手术,还培养人才,他牵头建立的‘陈耀华高原眼科工作室’,创新开展10余项新技术,使贵德县人民医院跃升为青海省白内障定点医院。”陕旭东说,在陈耀华的悉心指导下,年轻医生马维萍成长为科室骨干,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复杂眼科手术。
现如今,陈耀华的事迹也即将登上屏幕,以他为原型的电影《靠近我·看见你》2024年在贵德开机,电影以江苏援青“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为主线,结合两地在对口支援协作中的典型事迹和真实事件改编创作,集中反映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14年来,两地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从黄海之滨到黄河源头,陈耀华用手术刀雕刻出民族团结的时代印记。他的故事,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生动缩影,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藏高原的深情绽放。”陕旭东说。
贵德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内的红石榴。蔡得军摄
当黄河的风拂过梨园,皎月升起在拉脊山巅;当每个石榴籽都饱含甘甜的汁液,整颗石榴就能抵御最凛冽的高原寒风;当每个民族都把心跳融入中华血脉,黄河岸边必将生长出更绚丽的团结之花……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