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话非遗】刘正明:马蹄阵阵,踏响百年传承
发布时间:2025-04-22 16:26: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开栏的话:在时光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光芒。我们开设“传承人话非遗”栏目,让非遗传承人成为主角,亲口讲述那些传承千年、百年的技艺与故事,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在这里,聆听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传承人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了解非遗传承的酸甜苦辣,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养马大国和马文化发源地,养马史源远流长。在漫长岁月里,马是农耕、军事的象征,也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青海的马文化,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所属申中乡庙沟村的“四月八赛马会”为重要传承形式,延续了几百年。
青海湟源庙沟跑马县级传承人:刘正明
在我灵魂的深处,家乡的赛马会,永远是一场交织着热血与梦想的传奇盛宴。它不只是家族三代人情感的寄托,更是青海本地马在岁月长河中传承与变革的生动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小时候听爷爷讲,庙沟村的故事与马紧密相连。丹噶尔古城西门“拱海门”的命名源于羌族祭海风俗,庙沟村是祭海官员前往青海湖祭西海神的必经之路,马成了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古城作为历代军事要塞,军马需求大,马也是作战工具。周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同样离不开马。从清代嘉庆年间起,庙沟村就盛行农历四月八庙会,赛马是其中重要的马文化展示形式。
庙沟村因娘娘庙得名,庙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六开始,持续三天,期间还有赶集贸易交流会和赛马会。村里的赛马场,最初是为方便商家挑选良马而建,比赛能鉴定跑马的健壮程度、耐力、速度,还能欣赏走马的走姿和骑手技艺。赛马结束后,这里就变成马匹交易市场。
如今,我也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成了赛马事业的传承者。在我的马厩里,既有承载家族记忆的本地纯种马,也有适应现代赛事的杂交改良马。我悉心照料着每一匹马,熟悉它们的习性。本地马的灵性和坚韧是家族传承的财富,改良马则让我看到赛马事业的未来。
家乡的赛马会是这里最盛大的节日。比赛当天,来自各个村的人们身着盛装,早早来到赛场。女人们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佩戴精美首饰;男人们精神抖擞,眼神中满是对赛马的期待;孩子们嬉笑玩耍,拿着五彩旗帜为喜欢的马匹和骑手加油。
赛场周围摆满特色摊位,烤肉的滋滋声和摊主的吆喝声交织,令人垂涎。还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摊位,精美的马鞍、马镫和绣着骏马图案的刺绣,展现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走马比赛和跑马比赛是赛马的主要比赛形式。走马讲究步伐平稳和节奏,骑手轻轻挥动缰绳,马匹迈着独特侧步,左右腿交替向前,身体保持完美平衡,如草原上翩翩起舞的舞者。骑手身姿挺拔,随马的步伐微微晃动,优雅十足,引得观众赞叹连连。
而跑马比赛则充满速度与激情。跑马前身低后身高,速度极快。一声令下,马匹如离弦之箭飞奔而出,马蹄声如雷鸣响彻草原。骑手紧紧伏在马背上,与马融为一体,时而挥动马鞭,时而高声呼喊,激励马匹加速。赛场上尘土飞扬,马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每一次冲刺都让观众心跳加速,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草原都沉浸在热血沸腾的氛围中。
当下,我们正全力筹备成立赛马协会。在我心中,这是推动赛马事业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契机。协会能制定科学规范的赛事规则,涵盖马匹选拔、骑手资格审查、比赛流程等方面,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让赛马比赛更专业、有序。还能组织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比赛,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优秀骑手和马匹参与。
我满怀憧憬地展望未来,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马匹在赛场上绽放光芒。无论是承载传统的本地马,还是代表创新的改良马,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事中展现卓越风采。我期待青海的赛马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让激昂的马蹄声传遍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让赛马文化成为连接青海与世界的桥梁,让这片广袤的草原因赛马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王姚鑫 图片由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