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湟源:创新驱动发展 匠心铸就辉煌

发布时间:2025-04-24 14:19: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总工会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深耕非遗传承、医疗服务、工业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全力打造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小平台”凝聚“大能量”,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共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非遗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产业生机

在湟源县,非遗技艺不再是“沉睡的瑰宝”,而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李永清创新工作室以丹噶尔皮绣为根基,研制开发260余种排灯、320余种皮绣产品,凭借13项专利技术,让湟源皮绣登上杭州亚运会国际舞台,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通过“传帮带”模式,培育非遗技师300余名,带动380余名城乡妇女和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与此同时,冯海萍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前店后场+乡村工坊”融合“掐丝珐琅”技艺,推动非遗产业年产值增长20%,斩获黄河流域非遗创意大赛等多项殊荣,构建起文旅商融合的全产业链条,成为青海非遗创新发展的亮丽名片。

医疗创新:高原上的“健康守护者”

湟源县人民医院“党福林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科技赋能基层医疗,首创“专家下沉+远程诊疗+技术帮扶”机制,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超声介入诊疗等20余项新技术,填补县域12项医疗空白。团队攻关高原常见病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县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40%,惠及10万群众。通过“名医带徒”模式培养骨干人才50余名,让优质医疗资源扎根高原,书写“家门口的健康奇迹”。

工业智造:擦亮“青海制造”新名片

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以技术破题,攻克生产难题,取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硬圆丝吊带工艺改造,实现拉力提升30%、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25%,年节电15%,助力企业跃升西北最大集装袋生产基地,让“青海制造”在市场竞争中强势突围。

生态护航:守护湟水河的“绿色引擎”

湟源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职工创新工作室以技术革新践行绿色发展,12项技改实现年节水5万吨、节电10万元,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为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技术屏障。同时培育8名高级技工,打造了一支生态保护的“硬核队伍”,让绿水青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创新引领未来 匠心凝聚力量

湟源县创新工作室不仅突破技术壁垒,更释放出强大的人才“虹吸效应”。近年来,累计完成68项技术攻关,荣获23项专利授权,培养400余名高技能人才,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李永清、冯海萍等领军人物荣膺国家级荣誉,15个创新项目获省市级表彰。从非遗技艺的现代重生到高原医疗的科技突围;从工业制造的提质增效到绿色发展的久久为功,湟源县以创新工作室为支点,撬动全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未来,湟源将继续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促振兴,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