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茶香氤氲牵民意 民族团结绽新花
发布时间:2025-04-24 16:36: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依托,成为了民族团结工作的前沿阵地。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各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党建+民族团结”的工作模式,兴海路街道的尕寺巷社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尕寺巷社区位于西宁市的中心地带,紧邻湟水河。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河畔垂柳依依,柳枝随风摇曳。社区内花草繁茂,与湟水河的自然美景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秀丽宜人的画卷。
“目前,社区常住人口3705户7309人,其中回、藏、撒拉、土、东乡族等12个少数民族群众共627户1429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一心,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局面。”尕寺巷社区党委书记魏雪琴说。
魏雪琴(左)在倾听居民建议。蔡得军摄
据了解,尕寺巷社区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将各族居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源,今年创造性推出“盖碗茶”议事会,将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从文明创建到民政服务,从残联关怀到妇联活动,处处都能看到民族团结的影子。
据魏雪琴介绍,尕寺巷社区以“一碗茶”为媒介,广泛收集辖区民情民意,摸排矛盾纠纷,主动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化解群众纠纷,切实解决好各族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营造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4月23日一大早,辖区单位、老党员、物业、业委会、楼栋长等10多名居民群众代表齐聚在社区“石榴籽家园”,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品茗,一边话家常。针对小区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亮化设施建设、小区内的不文明现象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议事会现场。蔡得军摄
议事会现场热闹非凡,魏雪琴一边安抚着大家的情绪,一边将这些问题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
“居民们长期生活在社区之中,对社区的方方面面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他们提出的建议饱含着对社区深深的热爱与期待,是他们希望社区变得更加美好的真切表达,也是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社区工作的重要依据。能解决的,无论如何都得解决。不能解决的,想方设法也要解决。”魏雪琴说。
据了解,参加“盖碗茶”议事会的,不仅仅有汉族居民,也有多位少数民族居民,大家定期围坐在一起,喝上一杯盖碗茶,探讨一些关于社区治理的想法和建议,在“一茶一议”间交往、交流、交融,共议社区“关键小事”,共商“头等大事”,不仅收集了居民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还激发了大家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居民代表在议事会上提出建议。蔡得军摄
据了解,在多民族聚居的尕寺巷社区,“盖碗茶”议事会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独特平台。在讨论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居民各抒己见,从自身民族视角出发,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遇到分歧时,大家秉持着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耐心倾听对方观点,共同探讨最优方案。
正是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议事方式,不仅解决了诸如小区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等实际问题,更让各族居民在频繁的沟通互动中,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增进了民族间的情感联系。
“以前我们也向社区提出过建议,都得到重视并且完美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很好,不仅能让我们反映社区内存在的问题,还能当场得到答复。”现场一位居民代表说。类似的话语,在尕寺巷社区常常能听到。无论是在小区的花园里,还是在社区的活动中心,居民们谈及“盖碗茶”议事会,总是满脸笑意,赞不绝口。
尕寺巷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交流工作。蔡得军摄
在尕寺巷社区,“盖碗茶”议事会如同一股和煦的春风,轻柔地吹进各族居民的心田,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基层治理的肥沃土壤中落地生根,这也是城西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稳步且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动实践。未来,城西区将不断探索创新民族团结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