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采

青海西宁:籽籽同心民族团结之花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5-04-25 11:31: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区情实际,在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让东区这块多民族融合共居的热土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地。

坚守初心,筑牢团结进步根基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依托城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馆、“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红军小学等阵地载体,坚持红色革命精神为引领,追寻红色根脉,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主题党日、党课大讲堂、支部活动等搬入主题教育展馆等教育基地中,现身说法开展微党课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干部群众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记忆成为联结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

文化传承,共育团结进步硕果

举办经典诵读展演、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爱我中华的金种子在各族师生心间生根发芽。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文艺轻骑兵、公益电影大放送、乡村篮球赛、社火展演等系列文体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再造”,挖掘辖区陶印、唐卡等传统技艺,打造“烟火·城东”“书遇·城东”等文化品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热爱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富实践,滋养团结进步根系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搭建“东城·共富工坊”帮扶平台,扎实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推动共富工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向发力,产品线累计实现营业额近100万元,劳务线累计带动1310名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成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创新之举和重要途径。打造“红石榴e工坊”实训基地,以刺绣、麦秆画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产教销”为增收主渠道,让各族低收入群体通过技能实现居家就业增收。提升下南关街烟火经济示范街区效能,累计为已累计为207户低收入群体免费提供摊位,带动702人解决就业问题,共富实践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中,潜移默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脉、沁入灵魂。

多彩宣讲,凝聚团结进步共识

完善常态化宣传教育体系,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和谐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家园”专栏效能,加快提升东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推介速度和广度,让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效应。常态化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一线,通过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经验、解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方式,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不断增进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凝聚同心同行、团结奋进的力量。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