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家门口的心事唠起来 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4-27 16:38: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春耕在即,农时催人,一起涉农土地纠纷,让农户与企业陷入僵持,法官将如何化解这起纠纷?近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法院拉拉口法庭将国徽、法槌搬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原来,80余户村民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后,因被告经营不善长期拖欠租金,导致村民拿不到租金,又无法收回土地耕种。拉拉口法庭法官了解到该情况后,考虑到当前春耕在即,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迫在眉睫,必须赶在春耕前让土地“活”起来,让村民的心“稳”下来。于是,通过拉拉口法庭创设的走访一次现场、倾听一轮诉求、梳理一遍证据、制定一套方案、开展一回普法“五个一”工作模式,在家门口开启“拉家常”式的调解。调解过程中,特邀调解员用“土地养人、和气生财”的乡土智慧劝解村民;法官则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在外务工的原告村民,为其讲解相关法律条文;法官助理针对土地流转中如何规避风险、合法维权及村民担忧的“合同是否有效”“租金如何追讨”等问题,当场解读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条文,这种“法理+情理+乡谊”的调解模式,让僵持的双方逐渐松动。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80余户村民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纠纷平息后,法庭结合案件梳理出了“五看二签”口诀(看资质、看用途、看期限、看价款、看违约条款;签书面合同、签监管协议),对在场所有村民进行了一次关于土地流转经营的专题普法。
禾苗扎根处,农人心安时。下一步,湟源法院将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的“刚”与调解的“柔”、法律的“尺度”与民生的“温度”相融合,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走进田间地头、门前院外,以法治之情浸润和美乡村的每一处角落,让公平正义如春风化雨滋养民心、守护发展。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