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余建昌:追光者书写绿色能源传奇
发布时间:2025-05-09 13:29: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分公司,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叫余建昌,1992年7月出生,现任该分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副主任。
自2013年参加工作,余建昌坚守在新能源领域生产运维一线,在平均海拔2900米的高原恶劣环境中,以践行“双碳”目标为使命,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青年榜样。他曾荣获首届全国光伏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青海高原工匠”等多项荣誉。
余建昌深挖提质增效潜能,践行“度电必争”理念。他科学划分电站消缺单元,集中力量消缺,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与消缺效率,降低故障电量损失。面对双轴跟踪系统组件转换效率低的难题,他自行设计并编制施工方案,更换235组双轴跟踪组件,单组发电量提升约330%。针对电站子阵发电单元频繁故障,他带领团队研究逆变器轴流风机,创新性采用更换轴承替代直接更换风机的方式,降低维检成本,提高逆变器利用效率。
在他的努力下,2024年度分公司累计生产电能18.96亿KWh,二氧化碳总减排量达189万吨。他还带领全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布43部设备技术规程,绘制25册电气设备图册,助力公司多座电站获“全年无故障光伏电站”等称号。此外,他作为教程编制专班核心成员,完成首部光伏发电运维值班员6部共113万余字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编制,填补国内空白。
余建昌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由他自主发明塑壳断路器检修防误操作装置,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保障检修人员安全,降低检修弃光电量损失。在“大型光伏电站阵列变压器合闸涌流一体化抑制装置”项目中,他负责现场实施,该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100MW光伏电站25年运营寿命周期可创造经济价值约1700万元。
他还创建班组“1235N”管理模式,开发草料二维码,将设备巡检等900余项班组工作纳入集成管理,为场站设备定制专属二维码“身份牌”,提高设备管理效率,该项目荣获青海省质量创新二等成果奖。
黄河格尔木光伏电站地处高原沙漠地带,设备故障频发,余建昌组织实施多项换型改造。他将4套无功补偿装置换型改造,解决不同类型无功补偿装置间的对冲问题,使2024年“两个细则”考核同比降低约20.7%。他还对环网柜及管母进行换型改造,降低故障电量损失;开展主变低压侧绕包式管母换型改造,解决绝缘隐患,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针对电站部分设备转换效率及可用率降低现象,余建昌多次组织班组成员开展QC攻关。他解决了35kV架空线路隔离刀闸频繁发热问题,解决部分逆变器频繁启停问题,单台逆变器全年增发收益达60余万元。在汇流箱通讯处理和跟踪系统优化方面,他也取得显著成果,为电站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实现降本增效。
余建昌默默奉献青春与汗水,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诸多殊荣。他在平凡岗位上诠释奋斗精神,彰显青春工匠与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为绿色能源事业铸就辉煌篇章。
文/蔡得军 综合整理图片由格尔木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