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海晏:用红色资源“活教材”推动红色研学“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2025-05-09 15:15: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今年以来,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持续加强对原子城历史及“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挖掘运用,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探索建立更具感染力、更有实效性的红色研学路径。

截至目前,该馆共接待红色研学团队108批次、11785人次,提供讲解158场次,有效推动红色研学“有声”更“有色”。

提纯红色,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家底。始终把挖掘原子城红色文化中最鲜活、最独特、最丰富的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的根本。

持续挖掘整理元勋事迹、红色故事、重点文物等内容,今年以来,先后赴北京、甘肃等地,集中走访原221基地守卫部队老战士和部分核二代,征集口述史料40余篇,实物50余件,为深入挖掘基地历史,丰富馆藏内容提供了珍贵资料。

邀请文物博物领域专家,开展馆藏文物鉴定工作,共鉴定珍贵革命文物27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26件(套),一般文物147件(套),对深度挖掘馆藏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基础。

围绕红色研学和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强革命文物研究阐释,让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介绍都能生动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为研学团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呈现原汁原味的红色记忆。

坚持底色,讲述有温度的红色故事。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持续将红色资源转变为有温度的红色故事,切实做到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

强化日常培训,注重讲解技能提升,从讲解艺术、态势语言、语音语调着手,以通俗易懂、饱含深情的方式向研学团队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组织讲解员赴基地一分厂、二分厂等重点厂区进行实地专题培训,对厂区和工号功能、历史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参加“2025全国博物馆讲解员高级讲习班”线上培训,有效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

积极与省内外学校、教育机构对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量身定制研学课程,涵盖实地参观、仪式教育、主题宣讲、开学第一课等,增强了研学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做亮特色,深度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聚焦原子城红色文化主题,深挖特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滋养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

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制作发布红色故事、文物故事,藏汉蒙汉双语讲解内容等百余期,将红色资源整合为可听、可视、可感、可触的多元化内容,延伸教育空间,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积极开展《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七进”活动,今年以来先后赴国防科技大学、青海理工学院、州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开展宣讲11场次,持续扩大“两弹一星”精神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

从路政、法院、群团、教育、电力、消防等部门招募志愿讲解员40余名,参与讲解接待服务工作,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团队,为研学团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讲解服务。

文/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图/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