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湟源:从“文化赋能”到“名城申创”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为契机,依托唐蕃古道历史文脉与河湟非遗资源优势,构建文化引领的城乡融合新格局。作为西宁省会文化辐射的重要承载地,湟源通过非遗活化、数字创新、文旅升级三大路径,打造“文化铸魂—产业兴村—城乡共富”发展体系,既为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实践样板,又以文化赋能助力西宁彰显省会担当,同步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基础。

政策驱动激活双循环,夯实名城经济根基

创新政策扶持机制,2024年投入529万元激励88家文旅企业,联动东西部协作资金46万元发放消费券撬动消费1200万元,市场活力提升37%。重点推进丹噶尔古城提升、宗家沟景区开发等15个项目,建成日月藏族乡风情小镇等4个标杆工程,形成“古城+生态+非遗”产品矩阵。全年推出四季主题文旅活动,2024年接待游客39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6亿元,同比增幅达29.8%和39.9%,为名城申报注入强劲动能。

非遗IP赋能文化内核,厚植名城底蕴

全年举办“双宁灯会”“河湟民俗巡展”等60场品牌活动,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丹噶尔古城入选中国生态文旅名录。创新“传承人+工坊+企业”模式,新增56名县级非遗传承人及3家市级工坊,研发便携式排灯等文创产品百余种,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破千万元。推动非遗项目进驻景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形成“保护—转化—反哺”闭环,塑造湟源文化新名片。

数字融合焕活文保价值,创新名城保护模式

完成全域文物田野调查,新发现文物点4处,建成文物VR展馆及3D标注系统,推出虚拟民俗展室5个,开发“印记湟源”系列文创20余款,短视频传播量超500万次。联动学校开展“古城探秘”等25场研学活动,惠及青少年1.2万人次。强化城隍庙等21处文保单位数字化巡查及测绘,构建“数字保护—创意转化—研学传播”链条,探索科学化文保新路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