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都兰:在雪域高原书写三重担当答卷-全国劳模乌云白力格
发布时间:2025-05-13 19:31: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天地间,有这样一位蒙古族女性,她用近二十年的时光,将爱与奉献镌刻成一曲动人的劳动者之歌。从普通家庭妇女到牧民心中亲切的“乌大姐”,从高原孩子敬爱的老师到货车司机信赖的暖心人,青海省海
心系乡土,做村民的贴心“家里人”。乌云白力格收入微薄,但作为村妇联主席,她始终心系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妇女。巴隆乡托托村98岁的孤寡老人才仁奶奶,老伴早逝,儿子外出务工,独自一人艰难度日,乌云白力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频繁走访,主动承担起帮老人做家务的责任,为老人提供生活所需,每逢节假日,她都会自掏腰包,带着生活物资去看望老人,岁月流转,她早已成为才仁奶奶心中的“亲闺女”。不仅如此,村里还有5位孤寡老人也在她的关怀范围内,她积极奔走,为老人们争取各种社会福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乡土的深情与坚守。这份坚持,让她在2021年12月荣获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既是对她过往付出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她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扎根幼教,为高原孩子点亮求学之路。巴隆乡距县城109公里,20年前这里的幼儿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学条件也不够完善。2007年,乌云白力格毅然在自家蒙古包中创建幼儿园,然而,在当时的牧区开展学前教育困难重重,开园首学期仅招收7名学生,面对困境,她没有退缩,与家人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次年,她自筹8万元资金,加盖院子和房屋,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她不仅填补了农牧民孩子幼儿教育的空白,还吸纳返乡大学生就业。由于巴隆乡大部分牧民草场远在昆仑山,孩子们无法每日回家,乌云白力格白天是授业解惑的老师,夜晚则化身悉心照料的“母亲”,关心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办学17载,她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用爱心、诚心、精心、耐心和热心,全力满足群众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需求,为300多名牧童铺就了求学之路。
情暖驿站,为货车司机打造“暖心港湾”。在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巴隆乡109国道K2485处,“司机之家”宛如荒漠中的绿洲,为长途奔波的货车司机带来温暖与慰藉。作为都兰县首个集停车休憩、共享厨房、热水沐浴、自助洗衣、卫生如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站点,它承载着乌云白力格满满的关怀与热情。经托托村村委会推荐来到这里工作后,看着司机们吃上热乎饭菜时满足的神情,她更加坚定了服务这一群体的决心。面对家人的疑惑,她指着窗外呼啸而过的货车说道:“这些车轮的转动带来了整个高原发展的希望,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他们出份力,也是分内之责。”正因为这份坚守,她用双手托起了1.2万人次司机的温馨旅途。在这里,她不仅服务货车司机,还以“司机之家”为桥梁,积极服务当地村民,帮助村民增收,她组织50余名妇女开展奶制品加工培训,并通过“司机之家”这个平台进行销售。这一举措,让农牧民妇女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队伍不断壮大,为妇女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助力更多农牧民妇女实现就地创业、就近就业、灵活就业。
孤寡老人的家中走了又回来,幼儿园墙上的彩虹褪色又刷新,“司机之家”的签到本写满又更换,唯有乌云白力格忙碌的身影始终如一。在她精心设计的“天路直播间”里,牦牛肉干与藜麦、枸杞组成的“高原礼物包”,搭乘着南来北往的车轮,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面对“劳模”光环,这位总系着旧围裙的女士笑着说:“我不过是把母亲教我煮的奶茶煮给了更多人喝。”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她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是“劳动最美”最生动的诠释。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