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600亩沙棘林“变形记” 生态经济双赢的湟源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21 15:10: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初夏的湟源,群山披翠。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前沟村“2025年沙棘生态经济林改造项目”嫁接试点区,目睹了一场充满创新活力的“绿色实践”——沙棘良种雌株嫁接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工人们手持专业工具,将精心挑选的接穗与砧木精准贴合,动作娴熟流畅,一片片沙棘林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技术赋能破解“带刺”难题
沙棘素有“高原黄金”之称,但因其浑身尖刺、果实娇嫩的特性,曾让采摘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湟源县以东西部协作科技帮扶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路径:通过优选中国沙棘雌株接穗,采用切接、插皮接等方法,将良种枝条嫁接到生长健壮的雄株砧木上。这一举措不仅能提升果实产量,又能减少雄株比例,优化林分结构。目前,试点区已形成“自然丛状形+圆头形”的标准化树形,提高透光率,为机械化采摘打下基础。
通道先行激活产业“毛细血管”
纵横交错的采摘通道已初具规模。自3月份项目启动以来,1000米的生产便道、80亩的采摘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林分郁闭度从0.8降至0.6,曾经“密不透风”的沙棘林变得疏密有致。“现在通道宽敞了,机子能进来,以后果子也好摘好运,咱这金果果真要变成钱串串了!”正在作业的村民马师傅擦了把汗,脸上洋溢着喜悦。
联农带农增收致富“金果”可期
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带动群众增收90万元,超6000人次参与建设。正在忙碌的李大姐感慨道:“以前只能在家操持家务,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既能照顾老小,还能赚钱,心里特别踏实!”
2025年湟源沙棘生态经济林改造项目总投资283.5万元,由2025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衔接资金及县级配套资金组成。该项目将完成600亩沙棘林改造,并开展为期两年的抚育管护。未来,湟源县还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以东西部协作为桥梁,探索沙棘果综合利用、沙棘叶制茶等新业态,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从“带刺的烦恼”到“致富的希望”,湟源沙棘产业正以生态“扩绿”带动经济“增值”。
这片扎根高原的“黄金林”,不仅构筑起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相信待到金秋时节,颗颗饱满的沙棘果必将成为点亮群众幸福生活的璀璨星辰。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