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海晏:让红色研学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生动课堂

发布时间:2025-05-22 15:28: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夏季的金银滩草原,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生机和希望。

5月21日,参加“声动青海”主题采访的省内外记者、网络大V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时,海晏县党史研究室、县红色研学实践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常德正在整理材料,为即将到来的学生研学团队做着认真的准备。

image.png

尹耀增摄

走进营地内的“大国工匠鲁班工坊”主题教室,一台台“迷你”版的钻机和台钳固定在桌子的两侧,旁边还摆有同学们创意十足的作品。金融主题教室内,真假纸币如何识别、个人如何理财等金融知识也能在互动中学习。而另一旁的公安普法主题教室内,通过光影互动设备,机动车安全驾驶知识、网络诈骗、毒品危害等相关情况一目了然。现场使用互动设备拍摄一张照片,还能看到自己长期吸毒后的模样,用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禁毒防毒知识。此外,科技主题教室内还有省科协捐赠的价值近300万元的多个科普设备,能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一块小木头如何雕刻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在模拟法庭中,扮演“法官”审判“犯罪嫌疑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车辆的哪些地方是盲区,需要多加注意?在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学生们可以在主题教室沉浸式学习,感受“行走的课堂”魅力。

“这些主题教室充满趣味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真正把传承红色基因根植于研学实践中,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有益尝试。”李常德说。

image.png

尹耀增摄

海晏县聚焦省委“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立足红色资源禀赋,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完善研游服务体系,投资1.5亿元打造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国家级),已通过省级评定。近年来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研学团队113期6365人。

2024年6月3日,营地正式开营,首批来自青海民族大学“青马工程”的160余名学员,围绕海晏“红色”“绿色”“特色”研学资源开启研学之旅。以研学营地建设为依托,海晏县聚焦“红色教育+生活体验”的研学旅行,正逐步形成以红色之旅、生态之旅、综合实践活动之旅为主线的青少年红色研学精品参观课程线路。

“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州级11个教学点、县级5个教学点的基础上,面向党员干部设计主题课程19门、常用线路5条,开发打造红色教育研学点15个、生态教育研学点3个、特色教育研学点4个,梳理尕布龙等名人故事4个,打造2部红色剧目,开发8大类教学模式,设置‘菜单式’教学模块,建立起‘红色+N’的研学课程,推动红色研学‘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李常德说。

image.png

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提供

发展红色研学业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今年的5月 1日至 5日,由海晏县教育局主办,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承办的“高原雏鹰赴三秦革命薪火永相传”西安、延安研学实践活动圆满收官,15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

“此次西安、延安研学之旅,同学们穿梭于历史与现代的时空长廊,感受文化与科技的激烈碰撞。这既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同学们在5天4晚的旅程中收获知识、拓宽视野、缔结友谊,相信这段美好的研学实践将永远镌刻在同学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的珍贵财富。”李常德说。

海晏县与外地党校、学校、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探索拓宽研学路径。充分发挥沿黄河流域9省研学联盟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与山东省临沂市、中铝集团、四川广元、绵阳(中物院)、北京市少年宫、山西省三个国家级营地(太原、大同、晋中)等友好地区和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学生互访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省内外青海大学、清华大学、新疆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中小学建立研学合作联盟,联合开发课程、共享师资、互派学员,拓展研学空间,近两年来圆满承接全省大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香港青少年大美青海行、鲁青青少年“石榴籽一家亲”和中小学研学夏(冬)令营等各类研学培训74期5798人。同时,以“走进金银滩红色研学专列”为纽带,探索“交通+文旅+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image.png

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提供

中国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只是海晏县发展红色研学业一个点位,海晏县立足县域红色资源禀赋,整合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拓展红色研学发展新空间,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拓宽研学路径,全面构建起“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红色研学体系,助力打响走进金银滩红色研学品牌。

整合原子城纪念馆、“221”基地旧址等红色场馆资源,海晏县成功打造“两山”理论实践教育基地、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等教学点。将东达村村史馆等29处县域本土教育阵地纳入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范畴,构建起“一区两地三馆四化多点”红色研学体系。切实将“红色+生态”“红色+民俗”“红色+乡村体验”融入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实践教育各领域、全过程,以多业态融合模式,促进文旅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文/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