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旅游

青海海晏:草原上孤独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5-23 15:43: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5月22日,“声动青海”主题海北采访团踏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走进空军地空导弹十二营旧址,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红色过往。

如今,这里虽不见昔日的硝烟弥漫与忙碌身影,但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故事,恰似激昂战歌,在广袤的金银滩草原上空悠悠回响,诉说着往昔的岁月。

1966年3月2日,十二营在辽宁省开原县正式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高射炮兵独立12营”,对外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字821部队”,隶属于沈阳军区空军。1967年4月,在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批示下,部队于27日毅然进驻青海湖畔,肩负起保卫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221厂的神圣使命。初上海拔极高的青海湖畔,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战士们面前。临时搭建的帐篷四处漏风,呼啸的寒风肆意灌进,让人难以抵御。高寒缺氧的环境,使得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沉重而艰难,强烈的紫外线更是让人苦不堪言。然而,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战士们没有丝毫抱怨与退缩,迅速投身于紧张的工作,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这片土地上一步步筑起坚固的保卫营地。

在漫长的驻守岁月里,十二营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1973年12月27日,一场意外打破了青海湖海晏水域的平静。湟源县和湟中县的73名人民公社社员在破冰捕鱼时,突遇罕见的东北风,冰层瞬间破裂,39人被困在漂移的冰块上,生命危在旦夕。险情迅速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紧急下令原兰州军区全力营救,十二营毫不犹豫地成为了主力救援部队。在救援过程中,危险无处不在,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副营长宋泽芳身先士卒,在救援行动中不幸牺牲,却成功救出了另一名被困人员。经过全体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最终39名遇险社员全部获救。宋泽芳副营长的英勇壮举,生动诠释了十二营官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也因此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在海晏驻守的27年,是无私奉献的27年,是坚韧坚守的27年。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借顽强不屈的意志和精湛高超的战术,筑起了保卫祖国安全的坚固屏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核武器研制工作立下了不朽功勋。

文/图 王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