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集体经济添新彩 帮扶产业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5-06-04 16:58: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以推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主要导向,聚焦“一村一支柱、一村一特色”的总目标,着力发展和壮大村级支柱产业,各类产业项目带动效能日益凸显,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强化综合保障
依据“村申报、乡镇审核、城区复核、市审定”的原则,重点围绕枸杞、乡村旅游、畜牧业、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和庭院经济等方面实施产业发展项目72个,总投资2.6亿元。
针对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不畅的状况,结合省州有关指导意见及全市实际,初步起草了《格尔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格尔木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若干措施》,详细规定各项提取比例并明确资金程序和范围,拟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对水电、用地、金融、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因地制宜,壮大村级产业
紧抓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有利契机,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特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农旅融合、工农互补。
成功培育出新华村有机肥加工厂、大格勒乡“杞红家宴”、拖拉海饲草种植基地、富源村粮油加工厂、阿拉尔村乡村旅游、乌图美仁乡蒙古羊产销一体化等一批村级支柱产业项目,“一村一支柱”特色产业项目现已覆盖30余个行政村。
精准施策,坚实联农机制
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十项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聚焦内生动力建设,落实市级衔接资金,持续壮大帮扶车间联农带农能力,落实182万元用于4家帮扶车间扩大再生产,为101户脱贫户修建钢架拱棚、装配式日光温室或简易蓄棚,支持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农牧民开发庭院经济,不断壮大其带动能力。
搭乘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快车,协调辖区内光伏企业给予订单支持,落实衔接资金824万元,实施村级光伏组件清洗集体经济项目,帮助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巩固提升示范试点村建设成果,郭勒木德镇小岛村、阿拉尔村入选省级“321”工程产业示范村,落实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1157万元。
坚守底线,夯实基础产业
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抓好农牧业生产,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2024年,粮食作物总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8.0%;经济作物总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17.3%;枸杞种植面积达10.2万亩,同比增长8.6%,产值约9.6亿元;牛存栏4.89万头,出栏1.56万头;猪存栏0.12万头,出栏0.52万头;羊存栏28.36万只,出栏16.64万只;家禽存栏1.87万只,出栏3.23万只。
同时,严格落实农业转移支付补助、农业保险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养殖补贴等各项政策,2024年累计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及农资1亿余元,确保农牧民“应得尽得,无一遗漏”。
建管并重,加强后续管理
制发《格尔木市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格尔木市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试行)》等文件,分类别建立市、乡镇、村、户四级项目资产台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管理”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扶贫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界定所有权主体,核准核清资产现值,对项目资产逐年进行确权移交,现已确权2013年至2020年各行业扶贫项目资金形成资产9.77亿元,2021至2023年共确权衔接资金项目3.25亿元,相关项目资产均已完成确权整理和到村资产入账工作。
制定《关于扎实推进格尔木市促进帮扶产业项目规范运行“四个一批”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风险监测,对效益发挥不充分项目“一案一策”整治提升,持续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