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湟源:聚焦靶向治理 激活文明基因

发布时间:2025-06-17 14:47: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紧扣移风易俗核心任务,以“调研破题、创新赋能、全民参与”为主线,推动文明治丧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作模式。

聚焦“城乡分治”,精准破解丧葬陋习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与城镇社区的实际差异,分层打造可操作的文明治丧模式。在农村地区,湟源县秉持“简宴不简情”的理念,率先推行“一碗熬饭办丧事”模式。2025年2月“一碗熬饭办丧事”入选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成为农村地区治丧“标杆样本”。在城镇社区,针对城区场地局限、传统模式推广难问题,创新“米油回礼免丧宴”模式,丧属以成本不足百元的大米、食用油作为吊唁回礼,替代高价宴席,既符合城市居民“轻仪式、重礼节”需求,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已在城关镇西大街社区落地,形成“城区治丧新范式”。

强化“文化赋能”,构建立体宣传矩阵

以“文艺+宣传”为核心,推动“厚养薄葬”理念从“文件”走向“文化”,实现“线上+线下”全维度覆盖。今年以来,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布报道50余篇,“湟源融媒”“文明湟源”发布公益广告、图文稿件110余条,累计播放/阅读量超16万次。编排《贤孝新声·厚养薄葬》《尽孝要趁早》《破局》等情景剧、小品、皮影戏30余部,融入湟源方言、贤孝曲艺、民俗文化等元素,用“身边事”讲“大道理”。其中,《尽孝要趁早》聚焦“一碗熬饭办丧事”意义,浏览量突破140万次。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祭祀、关心关爱、移风易俗宣讲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710余场次,通过文艺表演、知识竞答、典型选树等形式,将政策宣讲与群众娱乐结合,覆盖群众超1.2万人次。

创新“激励机制”,激活全民参与动能

指导全县154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宴席标准、随礼上限、办事天数等纳入规定,健全完善“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回访”链条,严格落实红白喜事报备制度。今年以来,全县理事会成员累计召开婚丧议事会110余场,规范红白事150余起,减少非必要宴请58场。积极探索“一证通享”志愿服务激励模式,志愿者凭“志愿者证”,即可在湟源县银河国际影城、湟源县好又多购物超市、湟珍御膳餐饮、孙永茂中医诊所、湟源县爱礼蛋糕店、鲜果坊6大类合作商户享受专属折扣优惠。新模式推行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人数从185人增长至220余人,大大调动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