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数字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04 16:25: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正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从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到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数字化实践,一幅充满科技感与希望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传统农业迈向“智慧农业”。“农民苦,农民累。”以往农民看天看地吃饭,汗水浇灌的农作物常受自然条件制约。如今,实时天气预测系统让农户能精准规划种植周期;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将种植效率提升数倍,大数据分析平台更能根据市场行情指导科学种植。这些技术不仅打破了“全靠人力”的传统农业困境,更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量产升级,让“靠天吃饭”逐步转向“智慧耕种”。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乡村的重要体现,成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有力助推器。过去,优质农作物常因销售渠道闭塞烂在地里,村民与基层干部都束手无策。随着电商兴起,政府牵头开设电商培训班,村民无需再跋涉十多公里山路售卖,更避免了中间环节垄断导致的“农民滞销、市民贵买”现象。如今,人才回流带动直播带货,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更重塑了乡村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法治建设,让法律服务触达基层末梢。从前,基层普法依赖“乡间地头宣讲”,复杂法律问题需村民前往上级政府咨询。如今,“大喇叭”定时播放法律知识,“乡村法治通”智能设备更实现“一键呼叫”——喊一声“小度,小度”,智能AI即可提供个性化法律咨询与业务办理服务,弥补了基层法律人才短缺的短板,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筑牢法治基础。
目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号弱、网速慢问题突出;农村数字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不足,导致先进技术设备推广受阻;地区间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久久为功。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尤其向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实现高质量网络全覆盖;强化农村数字人才培养,通过培训课程与专业人才引进,提升农民数字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风与同质化建设,走差异化数字乡村之路。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乡村发展逻辑的重塑。当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正被全面激活,一幅科技赋能、城乡融合的现代化乡村图景正加速呈现。
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阳宗镇供稿 马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