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刚察:高原“答卷”上的高分亮点

发布时间:2025-07-08 11:14: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2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奔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肩负使命,扎根高原。三年来,他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人才、资金、产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精准发力,为刚察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效显著。

强化人才赋能,智力支持促发展

加大人才智力支援力度,精准把握新形势,依托“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申报10余项人才项目,柔性引进60余名专业人才。组织6名援青医师接诊近1.7万次,实施新技术42项,首创“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精准医治病患1500余人次。引入医保DRG支付管理人才1名,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引入37名教师到刚察任教,成立“聊城教育援青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师徒结对41人,开展听评课1500余节。组织3名农牧技术人才开展“组团式”技术帮扶,撰写5份调研报告,为刚察农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全方位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通过“藏汉一家亲”“农牧致富带头人红色交流”“刚察小学生三交研学”等活动,签订乡村振兴、教育、文旅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党政引领、经贸搭台、文化带动的良好局面。

强化资金保障,项目落地见成效

积极推进援青政策落实、资金项目落地见效,三年来,争取山东省援建资金1.2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3项,涵盖教育医疗、乡村振兴、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领域。项目完工率、资金拨付率和验收使用率均居全州前列,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投资2100万元在果洛藏贡麻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创新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高原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兴村、项目富民”的示范效应。投资1000万元在伊克乌兰乡亚秀村实施村级生态畜牧业集中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集中规模化养殖模式,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投资2000万元实施青海湖水位上涨受灾农牧民移民搬迁工程,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产业合作,经济发展添动力

借助青洽会等平台,引进山东企业在刚察县注册海迅(青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2亿元合作协议。2024年山东冠县穆德实业有限公司在青海成立青海穆德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打通从牧场到终端市场的关键环节,在聊城市开设牛羊肉直营店,销售刚察牛羊肉及农畜产品约96吨;通过央视新闻等平台直播推介,线上线下销售农畜产品3457.1万元;与北京天佑晟鑫商贸有限公司签订18万只藏系羊采购合同,价值约1.6亿元,全面助力“刚察青海湖藏羊”“刚察青海湖牦牛”品牌发展。合作开发沙棘原浆、营养肽等农畜产品10余种,成功试种高原羊肚菌,进一步延伸农牧业发展产业链。

强化帮扶服务,医疗教育焕新颜

强化医疗帮扶,开展光明行、健康查体等公益活动,惠及群众200余人,免除医疗费用120余万元。将4000多名患者住院信息,按专业、亚专业分类,针对各专业前20位病种通过大课堂、小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首次采用新载体进行健康科普,举办52期,受益群众2万余人。建立远程动态心电图、血压中心和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培训和会诊30余次,“一对一”培养本土医疗技术骨干10名,选派5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赴聊城市进修。构建帮扶机制,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与刚察县教育局签订合作备忘录,组织聊城市“名师名校长”20余人次到刚察县开展“送教送培”活动,组织刚察教育干部、教师代表112人赴山东跟岗交流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干部教师队伍。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远程援教”,开设“空中课堂”,实现课程同步和师资共享,有效丰富刚察教育资源。聊城海北班现有120名海北学子就读,本科上线率96.2%。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