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以体促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7-08 11:14: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体育活动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桥梁。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在推动“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进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体育赛事为切入点,以“赛事流量”助力“铸牢融量”,持续拓宽以体促融新路径新内涵,促进各民族“三交”,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全民健身,“三交”有“融度”
秉持“铸牢牵引、体育搭台、文旅融合、经济唱戏”,西宁市持续强化赛事赋能和资源导入,开展“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以赛事“流量”,带动消费“能量”,促进经济“增量”,助力铸牢“融量”,营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农体文旅商融合消费新场景。
截至目前,全市举办赛事活动40多场次,1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吸引省外来西宁参赛人员近5000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38.5%,体育赛事直接和间接产生经济收益3000多万元。
与西宁万达商管公司、西宁吾悦广场商管公司签署2025年度体育赛事合作战略协议,深化“体育+商业”消费新模式。举办西宁地区第五十二届元旦环城赛、首届“农行·青唐城杯”西宁国际徒步大会、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西宁站)活动、“赏高原丁香・舞夏都西宁”千人健身锅庄舞快闪、“雪豹杯”棒球公开赛、“青BA”群众篮球联赛(西宁赛区)等活动,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高了体育消费粘性,推进了“农体文旅商”多业态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特色品牌,“三交”有“响度”
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的积极作用,西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承办品牌赛事、专业赛事为牵引,大力发展“铸牢+体育+”和“+铸牢+体育”,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培育“全域、全季、全要素”农体文旅商发展业态,通过赛事活动向外界展示“大美青海·幸福西宁”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三交”。
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冰壶联赛(西宁站)和全国冰壶锦标赛、中国手球超级联赛(西宁赛区)、第六届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西宁赛区)、“奔跑吧・少年”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跳绳公开赛(西宁站),以及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三届农民篮球邀请赛、兰西城市群青少年棒球交流赛等,在赛事活动举办期间,充分发挥赛事品牌效应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加速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出游”观赛新模式,把体育赛事“争金夺银”的“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真金白银”的“增量”,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三交”的“响度”。
体旅融合,“三交”有“力度”
充分利用“夏都西宁”旅游名片和高原特色运动项目、自然禀赋,西宁市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构建全域体育旅游发展大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西宁市已连续三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十佳体育旅游品牌目的地”。青海·湟中昆仑武术大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西宁市体育公园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西宁半程马拉松获评“2024年最佳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体育产业内涵。
推出的以森林户外、湟水河自然生态、乡野漫游为主线的9条康养骑行徒步路线,推动了铸牢与体育、文化、旅游、康养、生态深度融合。开展的“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依托赛事组织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和随行人员赴黄金海拔2200米的青藏高原康养中心、城中区香水书院、河湟新区青绣数字化总部等参观游览,通过推介旅游路线、美食打卡、特色农产品展示等,将各类自然风光、康养文化和非遗魅力推介出去,“三交”名片实现多元化。
青海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西宁市民族宗教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