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贵德:聚焦群腐“小切口” 写好民心“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7-08 16:21: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积极探索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工作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推进“群腐”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清收“微腐”流失金,守住集体“钱袋子”。“最近这段时间,企业陆续把拖欠的2023年、2024年的分红资金打到了我的卡里,看着到账的钱我安心了。这全靠咱们乡党委、政府帮助我们挽回损失,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党对我们的关心关怀。”王屯村的宋廷刚说……自今年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重点围绕聚焦拖欠村级收益资金问题,成立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合同约定收益拖欠和历史遗留欠款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追讨,对排查出的15个重点问题建立责任清单,及时向企业发放催款通知书,目前已追回村级收益资金694506.5元、企业拖欠到户展业分红资金16万元,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期待和心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建立了《河东乡到户产业资金分红监督机制》,确保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分红按期兑付,到期入股协议按时续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深挖“小微”经济源,激活振兴“动力源”。盛夏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也点燃了河东乡百亩沃土的勃勃生机。放眼望去,成片的蒜苗、贡菜、玉米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河东乡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围绕“一镇两带三基地”发展思路,因村定业,因村定产,积极推行“集体经济+农民入股+保底收入+按股分红”等多种模式,着力发展贡巴“金牧”鸡蛋、太平“忆品白”豆制品、马家西“金稼酿”青稞醋、王屯“皖贡”贡菜、查达“久韭香”韭菜、西北“八宝油香”面制品、阿什贡“切什旦”高原尕菜籽油等24个村集体产业,“多点开花”的“土特产”撬动乡村大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充分利用黄河文化旅游季等契机,组织举办产品展示会2次,赴西宁唐道商超开展产品宣传推介2次,推动产品进超入市,走出贵德。
兜住“微需”民生线,织密救助“保障网”。“以前办养老认证要跑好几趟,现在工作人员上门帮我们用手机认证,省心多了!”河东乡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工作作风优化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途径、新方法。针对困难群众,推行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组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逐户走访,现场核实家庭收入、住房、医疗支出等情况。通过“大数据反馈+铁脚板摸排”方式,及时主动发现因病、因学、因残、因突发严重困难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实现群众办事“零距离”“零障碍”。今年以来,各服务窗口共受理及办结服务事项673件,新增纳入低保户27户68人,新增纳入低保边缘户41户160人,临时救助3批26户95人,发放救助金15.8651万元,及时为586名老年人进行了养老资格认证,协调帮办事项18件,接听受理群众服务热线电话事项30件。
下一步,河东乡将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密切联系群众、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目标,结合学习教育,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务实举措、形成长效机制,集中精力做好整治工作“后半篇文章”,切实以整治群腐问题的实际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