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贵德:深耕“冷凉秘境”生态优势 激活露天蔬菜种植进阶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4 16:43: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主动融入“输出地”建设,立足冷凉资源禀赋,从产品提质、产业增效、生态改善、要素培优、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加快露天蔬菜产业链条建设,有效促进了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育苗延周期、降病害风险。始终坚持把品种培育应用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小切口”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灾害风险,夯实露天冷凉蔬菜产业基础。向“链”而行。紧扣“一基地多点位”布局,针对传统蔬菜直播菜苗质量参差不一、培育周期相对较长、防病害能力较弱等痛点,争取727.6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露天蔬菜育苗基地项目,建成单次培育菜苗500万株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11栋,满足770亩土地秧苗移栽需求。向“新”破局。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内在要求,依托现代科技实现产业迭代升级,育苗基地配备智慧物联系统、6要素多合一传感设备和温控放风设备等,实时监测棚内外6项指标,手机端实现精准调温、调湿、调光、水肥一体化等多项作业,数字化构建从种子处理到成苗出圃全周期智慧管理体系。向“质”发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管理方式,系统培养10名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跟踪服务从育苗池建设、基质配比、种子处理到苗期管理全环节,有效破解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质量不稳、病害发生等核心难题,结合粉垄技术预计棚栽育苗成活率较传统露天育苗每亩可从8000斤提升至9600斤,育苗周期从原有4个月缩短至2个月,形成了“一年两茬”高效种植模式。

种植重品质、扩规模种类。始终以全面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利用好新街“两高两低”自然特征,不断释放露天蔬菜种植新动能。优化产地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加强耕地、草原、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1.5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行动,系统摸清9个村闲置地块,稳妥推进“去药还田”,先后投入37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西河灌区续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统筹布局提升耕地地力,有机认证种植基地1600余亩,切实放大生态有机溢出效应。优化产业集群。牢固树立“稳面积、稳产量、提单产”的理念,改变以往“一笋独秀”局面,合理安排种植品类,依照海拔气候、市场供需划分“上中下”三个种植片区,“平面分散”转为“集群发展”打造八大产业基地,形成“一主七辅”产业发展布局和供港菜基地(“一主”,即以2148亩红笋为主;“七辅”,即以1762亩蒜苗、1100亩贡菜、1253亩马铃薯、665亩大豆、52亩长白葱、150亩荷兰豆及560亩有机蔬菜为辅)。优化企业牵引。科学评估市场预期,探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供应、分户种植“三统一分”模式,精准对接县内外企业、商超、配送中心和加工企业需求,招引青海青青高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注资落户,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共建、互利共赢”机制,形成企业带头、基地示范、合作社入股、农户参与的带动发展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加工加链条、提产值收入。始终坚持“种植加工结合,加工托底种植”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聚集资源资金要素,以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增值增效。高标准构建加工体系。围绕“田间地头”到“舌尖经济”这一主线,系统梳理补短强弱措施,先后投资938万元实施了脱水蔬菜加工车间、酱菜加工车间、农产品仓储冷链基地等项目,建成集蔬菜初加工、烘干贮藏、预冷保鲜等配套基地,同京东、顺丰等第三方物流建立深度配送合作关系,初步构建产品加工流出快捷渠道,日均生产能力达50吨,单次预冷保鲜处理量达1200吨。高标准生产蔬菜产品。统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针对蔬菜直销附加值不高的问题,2023年引进青海毅笃公司建设中央厨房式加工车间,通过分拣分级、清洗烘干、蒸煮灭菌等环节,研究推出红笋片、贡菜干、酱腌菜等预制即食产品,供应四川、云南、安徽等国内城市商超与餐饮企业,提升产业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能力,原料溢价率从20%提升至50%,真正做足“农头工尾”文章。高标准建立销售体系。依托杭州格律认证有限公司、南京国环中心有机认证甘蓝、白菜、贡菜、萝卜、马铃薯、上海青、菠菜、杭白菜等10余个品种,瞄准广东、江苏、河南等省外高端市场,在江苏南通、海安等地布设新街特色产品直营店,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构建集蔬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生产销售网络,连续3年销售额达到4000余万元。

引领赢品牌、增动力市场。始终把促进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作为核心任务,立足“扩输”路径,讲好新街蔬菜故事,真正把产品“含金量”体现出来。强化党建引领。集成放大党建联建在蔬菜产业中的聚合效应,“党建链”赋能“蔬菜链”,批复成立青青高原公司党支部,沿用“四联四帮”“五美乡村”“五心为农”、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落实“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推动形成党支部领着干、党员先锋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多元共聚局面,自下而上激发求变思富内生动力,年均菜地务工人数达2000余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强化人才引领。积极对接农科院、青海大学等院校资源,成立露天冷凉蔬菜专家工作站,3名博士研究员落实“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机制,针对贡菜加工产出率不高、程序繁杂等短板,强化“一对一”跟踪攻关,同步针对性培育60余名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的高素质农民。强化品牌引领。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主抓、抱团经营的机制,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先后完成“麻吾峡”“灵秀新街”2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鱼山蒜苗”“陆切红笋”已成为“美食节”“丰收节”“青洽会”等招商集会的金名片,促进冷凉蔬菜产品优质优价。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