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法治文化遗存,深描法治中国实践”上饶师范学院第二届法治文化研习营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17 16:25: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7月12日,为期10天的上饶师范学院“探寻法治文化遗存,深描法治中国实践”第二届法治文化研习营圆满结束。我校12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深入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中云镇、许村镇、浙源乡、沱川乡、赋春镇、江湾镇等9个乡镇和14个传统村落实地考察,走访婺源县人民法院、婺源县人民检察院、赋春法庭等6家司法单位,共开展专题座谈9场、入户普法调研23户、深度访谈人数超100人次……研习营围绕“红色、古色、绿色、金色”内容展开田野调查,系统了解婺源县不同区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开展普法宣传,将抽象法律知识融入可视可感的乡村场景,沉浸式上好“行走中的法治课堂”。
在婺源县人民法院,学员们实地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执行事务中心及“法院+工会”调解室等场所,详细了解了婺源县人民法院工作职责及立、审、执诉讼程序等,体悟婺源县人民法院运用朱子文化涵养法治建设、司法服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婺美山青”环资审判品牌等司法为民的创新举措。在婺源县人民检察院,学员们了解了基层检察机关的职能运行与司法实践,就“蓝冠”望乡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未检工作、轻微刑事案件办理等方面,与检察院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学员曾睿希在交流中谈到:“法治的力量不仅在于惩罚与约束,更在于预防与守护。婺源县人民检察院护公益、婺源县人民法院守文脉,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法治为民’的内涵,让我感受到基层法治建设的温暖与力量。”
研习中,学员们走进许村镇洙坑村,大鄣山莒莙村等红色革命热土,感受婺源县历史传承的厚重底蕴,汲取文化浸润的滋养力量。透过1934年婺源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制定的《临时土地分配法》等史料,触摸红色法治脉络,感受红色法治智慧,回溯皖浙赣游击战争历史,将“信仰如炬”的革命精神融入普法实践,让红色法治基因在乡土间持续浸润。在中国传统村落浙源乡虹关村,学员们驻足詹氏家训前,领悟“非理之事,不为不想”的治家智慧,凝视从明代始建至今的龙门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探寻这一水利设施在民间自发修缮接力与法律刚性保护的双重作用下留存传统历史风貌的实践路径。
学员们带着课题扎根田野,让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普法宣传,于基层治理中捕捉法治细节。调研过程中,学员们以研习日志为载体,在“学、思、践、悟”中聚焦乡村真问题,探寻发展新路径。回到校园后,大家紧扣各自课题,结合实地考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在暑假期间完成调研报告。学员田杰说:“在为期10天的研习中,从普法宣传的‘说’,到乡村调研的‘行’,让我明白法治是化解矛盾的智慧,也是凝聚大家共识的纽带。法治建设应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让公平正义像婺源的山水那样,在基层治理里一直延续。”
一路走来,无论是石门村蓝冠噪鹛栖息地的生态保护实践,还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李坑村的法治与自治的融合,抑或是江湾镇的基层治理法治化和砚文化助力产业发展,都让学员们对婺源县的乡村振兴成果有了具体认识和直观感受。“从这些乡村的鲜活实践里,我看到了法治力量与乡土智慧的深度交融。原来书本中关于法治的理论阐述,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变得如此生动可触,让我收获良多。”学员赖雅茹说。
文/图 杜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