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吃货”们的福利篇 咬一口“滋啦”炸场 尝一口唇齿留香
发布时间:2025-07-18 16:38: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滋——啦——”滚烫的汤汁浇上金黄里脊的瞬间,白雾腾起,酸辣鲜香漫溢。这声唤醒味觉的“湟源交响”,已在青藏高原回荡了三百余年;而在丹噶尔古城的街巷里,另一串顺口溜同样勾连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解馋,三碗四碗顶顿饭”从酸辣激荡到清甜微醺,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的烟火气里,藏着两味穿越百年的风味传奇。
2023年湟源酸辣里脊入选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甜醅则在2016年被列入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都是大家能尝到的“口中的非遗”!
商贸枢纽,酿出两味美食
清朝时,丹噶尔因茶马互市而崛起为西北商贸枢纽,中原面食、江南酱菜、川渝调味、晋地技艺等多元饮食文化在此交汇,不仅孕育了精工细作的宴席菜肴,也催生了风味独特的市井小吃——酸辣里脊与甜醅。
“滋啦”一声,炸透三百年
湟源里脊源于一位晋商的智慧,王尕有早年赴青海经商,看准丹噶尔高档宴席的市场空白,创办魁盛饭庄,将山西炸肉技术与青海酸辣口味结合,创制出炸里脊淋酸辣汤汁的雏形。第二代传人马增海接手时,正值商贸鼎盛期,他引入玉兰片、黑木耳等取代传统配料,让汤汁从粗犷酸辣升级为层次醇厚的鲜香,色泽也更丰富。第三代传人牛德魁则推动工艺标准化,带动同行共同发展,让这道“八盘”头菜成为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酸辣里脊的独特,在于“三炸一浇”的魔法:150℃初炸定型锁汁,170℃复炸入味,190℃三炸逼出酥脆,最后浇上用湟源陈醋、玉兰片、黑木耳熬制的酸辣汤,“滋啦”一声,白雾腾起,酸辣鲜香漫溢。
对湟源人而言,“里脊”谐音“利吉”,佳节时的“滋滋”声是“开门见喜”的祝福,更是连接乡愁的纽带——游子返乡,餐桌上的酸辣里脊,总能瞬间唤醒儿时记忆。
一碗甜醅,香透“余记”招牌
民国时期的丹噶尔古城,“余甜醅”是独树一帜的老字号,更是湟源甜醅风味的标志性符号。
余生福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从西宁习得酿造技艺,在丹噶尔创办作坊,以“选料精、工艺细”奠定口碑:只选本地的优质青稞——这种生长在青藏高原东部、经昼夜温差与充足日照滋养的作物,高蛋白、高纤维,是甜醅的灵魂原料;工艺把控严苛,青稞需粒粒饱满、脱皮洁净,蒸煮火候恰到好处,酒曲配比与发酵温度分毫不差。
这份匠心让“余甜醅”声名鹊起,凭借精湛技艺与诚信经营,余甜醅不仅成为丹噶尔八大名吃之一,更成了访亲拜友的上乘礼品。
食在湟源,游在湟源
无论是酸辣里脊的“滋啦”交响,还是甜醅的清甜微醺,都是湟源人记忆里的乡愁符号,品味过这些承载历史与乡情的非遗美味,不妨走进湟源山水,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宗家沟景区植被茂密、山石成景,西王母大殿与玻璃栈道相映成趣,兼具神话韵味与现代体验。另一处值得探访的是小高陵,这里曾是荒山改造实践地,如今漫山遍野的梯田层层叠叠,绿树成荫,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