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西宁城东:解锁心理秘钥 赋能调解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8 16:38: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为提升城东区人民调解员心理疏导工作理论水平,加强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能力,推动心理学知识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环节中深度应用,积极探索将“心理学+矛盾纠纷调解”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7月17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育才路社区联合蝶变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展“心理学赋能社区调解”专题培训课,共有20余名人民调解员参加,共同探索心理学智慧深度融入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的“心”路径。

组织专题授课,用“心”钥匙夯实理论基础。本次培训特邀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陈会芳老师进行专题授课。导师围绕“社区矛盾纠纷的心理学特点”“从情绪管理到认知重构”“心理学知识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的应用”三大板块,深入剖析心理学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内在关联、社区主要矛盾纠纷的心理学特征及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重点讲述调解员的角色定位、深度倾听与共情表达的技巧、情绪察觉与降温的策略、非暴力沟通与关系修复引导等内容。导师强调,要绘制好“社区心理地图”,培养辖区群众的“心理资本”,守好社区心理边界,构建“预防—干预—复盘”的全周期心理调解生态。

开展情景模拟,炼“真”功夫提升实战水平。培训中特别设置了经典案例拆解与真实情景模拟环节,以此强化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正式进入情景模拟之前,导师首先带领学员们进行经典案例拆解,分别讲述了心理学知识在不同案例场景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学员们要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应对,面对不同服务人群靶向施策。随后,导师带领大家进行了简短而有效的心理放松练习。通过轻柔的引导语,引导学员们学习如何在调解工作开始前或面对高压现场时,快速进行自我调适。接着在导师引导下,学员们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沟通技巧,分组扮演调解员、居民、物业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针对典型居民家庭矛盾场景、居民与物业矛盾场景进行实战演练。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员们深感“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深刻体会到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调解实战力的关键所在,有效提升临场应变和复杂局面把控能力。

进行交流总结,聊“新”理解凝聚集体力量。在最后的总结经验交流环节,各位学员踊跃发言,结合模拟演练中的真实案例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亲身经历,分享感悟、交流困惑、探讨复杂、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导师也针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答疑解惑,向大家提供更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促进了集体智慧的融合与调解经验的沉淀。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所学所悟积极运用到今后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真正从“心”出发,找到调解工作的“突破口”,用专业与温度疏通社区和谐稳定的“神经末梢”,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营造更加幸福、和谐、安宁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化解千家结,温暖万人心。本次培训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注入了宝贵的“心”动能,强化了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调解能力,提升了运用“心”方法应对复杂纠纷的信心的同时,还为其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下一步,韵家口镇育才路社区将持续着力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立足社区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建立“预防—干预—复盘”的全周期心理调解生态机制,推动“心理学+矛盾纠纷调解”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供有力支撑。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