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海北:上半年全州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5-07-30 16:53: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上半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三次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经济稳增长成效显现。

经青海省统计局初步核定,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5.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31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亿元,增长2.8%。

上半年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

一、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海北州牛羊出栏共计43.08万头/只,同比增加1.92万头/只,增长4.7%;牛羊存栏共计404.11万头/只,同比减少44.52万头/只,下降9.9%。分畜种看,牛存栏103.35万头,同比减少6.69万头,下降6.1%;牛出栏7.11万头,同比减少253头,下降0.4%;牛肉产量0.77万吨,下降0.2%。羊存栏300.75万只,同比减少37.83万只,下降11.2%;羊出栏35.98万只,同比增加1.95万只,增长5.7%;羊肉产量0.65万吨,增长5.9%。猪存栏4503头,同比减少563头,下降11.1%,其中能繁母猪359头,同比减少39头,下降9.8%;猪出栏1341头,同比减少1400头,下降51.1%;猪肉产量116.46吨,下降46.5%。家禽存栏3.42万只,同比增加0.36万只,增长11.9%;家禽出栏1.30万只,同比增加0.58万只,增长79.8%;禽肉产量25.15吨,增长70.7%。上半年,全州实现农牧业现价总产值1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三大门类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9.4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产品产量看,在28种主要产品中,增长的17种,铁合金2.9倍、重交沥青增长1.2倍、青稞面增长1.1倍、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倍、沥青砼增长1倍、微生物肥料增长80.6%、鲜、冷藏肉增长68.9%、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60.5%、铜原矿石增长59.7%、水力发电量增长29.1%、黄金增长24.6%、商品砼增长22.4%、供电量增长22.3%、乳制品增长8.1%、风力发电量增长4.6%、原煤增长1%、包装饮用水同比净增长;下降和未生产的11种,方便面下降78.3%、饲料下降45.7%、砂石料下降40%、挂面下降39.8%、加气混凝土砌块下降27.3%、麻渣下降27.2%、火力发电量下降6.4%、热力下降0.6%、改性沥青、石灰、PVC管材本年未生产。二是全州有生产的12大类18个小类行业中,增长的行业15个,依次为:土砂石开采增长1.5倍、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增长1.1倍、铁合金冶炼增长92.2%、屠宰及肉类加工增长92%、肥料制造增长67.9%、植物油加工增长50.5%、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增长46.1%、谷物磨制增长37.3%、贵金属冶炼增长35.8%、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增长27.1%、电力生产增长26.5%、电力供应增长21.3%、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增长18.9%、乳制品制造增长14.9%、饮料制造同比净增长;下降的行业3个,依次为:方便食品制造下降68.8%、饲料加工下降47.4%、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下降34.8%。三是三大门类保持高位增长。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5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活和供应业增长26.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7.9个百分点。

 上半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建安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9亿元,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7.6个百分点。按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亿元、同比下降26.8%;第二产业投资5.74亿元,同比下降35.3%;第三产业投资9.95亿元、同比下降10.3%。按构成看,全州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28.3%,降幅较上月收窄7.3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下降18.4%,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42.7%。

上半年各地区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额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回暖,批发零售业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亿元,同比增长3.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12.11亿元、增长3.2%;农村4.43亿元、增长2.8%。批发零售业15.1亿元、增长3.4%,住宿餐饮业1.44亿元,下降0.3%。

上半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财政收入降幅扩大,财政支出由正转负。上半年,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4亿元,同比下降20.5%,减收0.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7.1%。分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下降10.4%,完成年初预算的35.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7%;非税收入完成1亿元,同比下降33.1%,完成年初预算的3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3%。其中,增值税0.63亿元,增长15.2%,个人所得税0.11亿元,增长19%,资源税0.13亿元,增长107.2%。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5亿元,同比下降2.4%,减支1.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42.9%。其中:教育支出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7%;文体旅游支出1.17亿元,同比下降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亿元,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4.49亿元、同比增长6.4%;节能环保支出1.32亿元,同比增长13.8%;农林水事务支出8.07亿元,同比下降14.7%;住房保障支出1.55亿元,同比下降30.1%;城乡社区支出2.48亿元,同比下降23.2%;交通运输支出0.51亿元,同比下降7.4%。

上半年各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支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5元,同比增长5.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4元,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1元,增长6.3%。

上半年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

七、金融业稳健运行,贷款余额较快增长。上半年,海北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5亿元,增长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8.22亿元,增长6.6%,非金融企业存款17.76亿元,下降12.4%,财政性存款24.25亿元,增长28.4%,机关团体存款46.34亿元,下降1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9.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7亿元,增长3.7%,其中,住户贷款99.45亿元,增长7.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9.61亿元,下降8%。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州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17人,完成年度任务70.85%;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402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7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

上半年,海晏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大1.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五涨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8.8%,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4.7%,衣着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居住价格下降0.1%。


附注:

1、指标解释

(1)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目前全州共有规上工业41家(不含省反馈企业)。

(3)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飞地投资):按照国家投资统计改革,2018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数据来源

财政数据来自州财政局;牛羊出栏、居民消费价格、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海北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数据来自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海北藏族自治州分行;其他数据均来自州统计局。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