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念好三字诀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31 13:25: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今年以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念好“减、赋、增”三字诀,高位推动“做减法”减负,重心下移“做加法”赋能,多方协同“做乘法”增效,有效破解基层权责失衡、力量不足等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高位推动,“减”事项
注重顶层设计。按照“全面整合、统一调配、高效运行”的原则,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建立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等措施文件,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承担党的建设、区域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安全稳定6项职能,推动街道社区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业。
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精简、高效、便民”的原则,对街道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进行整合优化,在编制总量、领导职数维持不变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归并相近职能,按照“1+4”模式整合为党群服务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建办公室、公共管理服务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为一体的“一中心四办”,较以往相比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明晰、办事服务流程更加便捷。
厘清街道职责。按照“赋权、扩能、减负”的思路,围绕街道6项职能,会同社工、民政部门细化梳理街道职责任务清单79项,权力清单28项,进一步理清街道权责。严格按照“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明确职能部门下放工作职责程序及要求。
坚持重心下移,“赋”能量
充实工作力量。联合人社、民政、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格尔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方案》,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不少于18人”要求,在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40个,重点解决9个万人以上社区工作者缺口,极大地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每年落实250万元资金常态实施“一村一助理”工程,择优选聘44名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目前4人已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9人列为换届“两委”重点人选。
抓实“五权下放”。按照“重心下移、条专块统、责权一致”的原则,积极探索向街道下放和赋予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重大决策建议权、重大项目建议权、考核征得同意权等“五权”,城市规划、项目实施等事项均提前与街道进行协商,既有力提升街道统筹协调功能和话语权重,又加大了职能部门配合街道的力度。
推动村社区减负。聚焦解决“小马拉大车”关键难题,从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47条禁止性要求和22条限制性要求,联合民政部门,研究制定两批社区减负工作事项清单,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184个精简到25个,精简率达86.41%,撤销乡镇(街道)牌子42块,目前,村级保留4块,社区保留3块,切实增强村、社区服务功能。
坚持多方协同,“增”效能
强化协调联动。构建“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将150家单位党组织纳入街道“大工委”,协调解决社区困难问题;推动15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家物业公司、31家国有企业及56家“两新”组织党组织融入34个社区“大党委”,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协商议事、“双报到”等制度,以“契约化”共建模式,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不断提升街道协调运转功能。
加强关心关爱。协调市财政局,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5个村级活动阵地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项目,同步解决21个村级活动阵地冬季取暖问题。
健全激励机制。健全社区“两委”班子“4岗17级”报酬增长机制,同步为34社区干部缴纳住房公积金。同时,为44个现任村“两委”成员中的大学生缴纳“五险一金”,积极组织动员各乡镇鼓励未达到大专学历的“两委”委员报读“村级后备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学费的80%由市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切实减轻经济负担、提升报考积极性,带动全市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