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德令哈:以“一壶奶茶”为纽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6 13:38: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蓄集”意为“乳香飘逸的地方”。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乡,也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唯一的纯牧业乡。全乡总占地面积8119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属东西开阔的峡谷地带,拥有高山大陆型天然牧场。全乡下辖6个村和1个社区,共691户1827人。德令哈市蓄集乡人大代表联络室宛如一棵扎根草原深处的柏树,深深融入牧民生活。它以“奶茶”为文化纽带,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素融入牧区日常,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的基层民主实践模式:

民主选举:夯实“三级代表”履职根基,构建覆盖全乡的民主网络

民主选举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起点,为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主体支撑。蓄集乡现有乡的人大主席团由9人组成,其中州级人大代表1名、市级人大代表10名、乡级人大代表38名,均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选民意志与民主权利的直接落地。在此基础上,乡级人大代表联络室与村级活动室建成,三级代表全部“编组进室、建档立卡”,构建起覆盖全乡6个村、1个社区的履职网络,如同草原上的“毛细血管”,将民主的触角延伸至每一户牧民家中,为后续民主实践奠定了组织基础。

民主协商:以“奶茶+民情”为纽带,让民意在茶香中有序汇聚

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核心是通过平等对话凝聚共识。蓄集乡人大联络室创新打造“奶茶+民情”协商阵地,将草原文化符号与民主协商深度融合。每月设立“奶茶主题接待日”,紧扣牧民聚集的生产生活节奏开展议事,2023年至今累计收集群众建议31条,现场回复率达92%;2025年接待群众42人次,收集建议8条,推动办理模式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联络室遵循“冬聚夏访”规律,携带“奶茶服务包”深入蒙古包,在奶茶氤氲中与牧民促膝长谈,将惠农补贴、生态保护等议题转化为“茶香中的双向对话”。例如,乌察汗村转场桥被冲毁后,牧民通过“奶茶议事”反馈诉求,乡人大主席团协调市级层面,最终市委书记实地调研并部署修建简易桥,半个月内解决转场难题;茶汉哈达村和贡艾里沟村30年未解决的草场纠纷,经人大代表多次协调沟通得以化解。

民主决策:聚焦“奶茶+发展”主题,让民主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民主决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要求决策贴合民生需求、助力发展大局。联络室以“奶茶”为纽带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核心议题推动民主决策落地。聚焦产业链发展,打造“联络室+柴达木盐羊”产业链,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牛羊肉超1万单、销售额达310余万元,让牧民共享产业红利。聚焦文旅融合,依托巴音郭楞大峡谷“三色泉”资源,建立三级代表联动平台,推动景区优化升级,助力生态旅游发展。聚焦民生痛点,针对浩特茶汉村饲草料基地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卡脖子”问题,乡人大主席团召集代表与牧民协商,最终争取2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500平方米恒温仓库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冬季草料储备难题。

民主管理:创新“奶茶+共治”模式,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民主管理强调群众参与治理过程,形成“政府主导、代表发力、群众参与”的协同机制。蓄集乡以“奶茶”为情感纽带,激活基层治理效能。针对陶尔根家园牧户无房产证难题,辖区人大代表主动反馈诉求、对接政策,已为183户办妥不动产证,剩余正在推进。人大主席团依据草原时令(如转场、剪毛)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服务与牧民生产节奏同频;组建“人大代表轻骑志愿服务队”,在帮助缺劳力家庭剪羊毛等劳作中,倾听牧民诉求、宣讲政策。设立“奶茶议事角”,邀请老牧民用围炉闲谈方式调解纠纷,2025年成功化解9起草场矛盾,让“枫桥经验”在草原落地。

民主监督:完善“奶茶+制度”闭环,让民主实践有力度、见实效

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确保决策、管理、协商成果落地生根。联络室构建“奶茶+制度”双轮驱动模式,形成“群众提议、代表商议、政府办理、人大监督”的闭环流程。代表全程参与路灯安装、砂石路改造、光伏提水工程等民生项目监督,确保协商成果转化为可见可感的民生改善。通过“奶茶议事”机制跟踪问题解决进度,比如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场桥修建等项目,均在人大监督下按计划落实,避免“重答复、轻落实”。

蓄集乡人大联络室以“奶茶”为文化纽带,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要素融入牧区生产生活,既保留了草原文化的温度,又彰显了民主实践的力度,让“茶碗一端,民意畅通;围炉而坐,民主落地”成为现实,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草原样本”。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