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让公共文化服务根脉深植基层沃土
发布时间:2025-08-06 15:18: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当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真正普照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当文化供给的涓涓细流浸润最基层的土壤,一个社会的精神根系才能深扎,一片文明的繁茂枝叶才能舒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是宏大叙事里的点缀章节,而是关乎文化民生福祉的深刻实践,是丈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标尺。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延伸,丈量着文化抵达民心的“最后一公里”。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从文化驿站到共享空间,公共文化设施如星火般散布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这些空间虽不显赫,却如毛细血管般将文化养分输送到社会肌体的末梢,让无论身处何地的群众都能便捷地触及文化的脉动。其意义不仅在于物理距离的缩短,更在于精神壁垒的消融——当文化资源不再是悬浮的空中楼阁,而成为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日常,文化权益的均等化才从理念走向现实。
基层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催生情感联结与公共认同的强大内生力。在那些小小的文化空间里,共同的排练、分享的阅读、一场小戏或一次培训,都在悄然编织着人与人之间无形的精神纽带。人民群众走出封闭的“小家”,在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到对“大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超乎寻常的情感重量,文化在此刻便成为最柔软而坚韧的粘合剂,使单独的个体凝聚为有温度的情感共同体。基层内在的凝聚力与向上生长的活力,便在这日复一日的文化浸润与互动中悄然孕育、蓬勃生长。
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真正焕发生机,关键在于精准供给与主体活力的双重驱动。告别“大水漫灌”式的陈旧思维,必须以精细化的洞察捕捉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真实文化需求,实现服务的“精准滴灌”。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仅仅单向“灌输”,而是要激发蕴藏于基层民众之中的巨大文化创造力,推动民众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和“参与者”转变。当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甚至主角、当社会力量在政策引导下积极协同参与,基层文化服务便拥有了源头活水,其内容才能常办常新,真正回应基层百姓最鲜活的文化渴望。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基层“文化绿肺”中最富生命力的细胞。它关乎的远不止于便利,更深刻影响着基层治理温度、群众心灵归属与社会和谐根基。唯有让文化的根须深植于基层沃土,滋养每一寸土地上的精神需求,让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能呼吸到文化的芬芳,我们才能构建起真正富有韧性与温度的精神家园。当基层文化活水长流,我们丈量出的不仅是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更是一个社会文明所能抵达的精神高度与情感厚度。
云南省昆明市阳宗海党群工作部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