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家门口的“第二课堂”燃亮多彩暑假
发布时间:2025-08-06 17:01: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哇!‘蛇’出来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城中社区活动室里,四年级的小航瞪大眼睛,看着“法老之蛇”实验里膨胀的“蛇形”物质从盘中缓缓升起,忍不住惊呼,“原来科学这么神奇!”课后,他仍追着志愿者刨根问底。这充满惊叹的一幕,正是今年暑假乌兰县多个社区精心打造的暑期班火热开展的生动缩影。
破题“看护难”,“托”起家长安心
烈日下,乌兰县柯柯镇中村的枸杞田泛起红浪。“以前暑假总怕孩子乱跑,现在课堂里学手艺、长见识,咱干活心里踏实!”种植户保吉兰擦着汗笑道。她的心声折射出全县公益课堂热潮——今夏,各社区将沉睡资源点燃新活力:城中社区活动室变身“学业加油站”,25名孩子在此解难题;柯柯镇中村把5间新时代实践站改造成图书角、学习区俱全的“第二校园”,3000余册书籍随取随读;茶卡社区更让党群中心、田间地头都成“成长乐园”,“托管教”融合模式让孩子们边劳动边学知识。
“红色合伙人+返乡大学生”成为强力后援。志愿者科学划分空间,开设安全实训、非遗体验等多元课程。据统计,全县超300名儿童在这个“安心有光”的夏天,告别电视与野跑,迎来成长与欢笑。
赋能“成长路”,“管”出多元精彩
这些暑托班绝非简单“看孩子”,而是精心设计了多维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假期“托得住”更“托得好”。
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是各班的“必修课”。城中社区通过动画视频、情景模拟教孩子自救技能;茶卡社区则结合PPT案例解析、知识问答和模拟演练,3场专题讲座加85份宣传材料,显著提升孩子安全认知。“知道哪里危险,遇到事情怎么喊人帮忙,我们学了真本事!”城西社区的孩子在防溺水课后认真地说。
各社区深挖在地资源,精心设计融合求知探索与劳动实践的特色活动,点燃孩子好奇心并培养实干精神。城中社区手工课上,孩子们巧手生花,折纸鹤、捏黏土、变废瓶为花瓶;实验课“消失的颜色”“法老之蛇”引发阵阵惊叹。城西社区孩子既在科普馆动手实验播撒“科学种子”,又走进康鸿农牧基地认识蔬果,田间课堂体味“粒粒皆辛苦”。柯柯镇中村“非遗课堂”剪窗花、写书法浸润心灵,同时开展“三个一”劳动实践:拾柴野炊、摘晒枸杞(“摘枸杞看着容易,晒起来真累,农民伯伯辛苦了!”孩子感慨)、当“环保小卫士”清垃圾。茶卡社区则引导孩子们在植物拓染课中,从采花到制作拓染短袖,亲身触摸非遗艺术。
护航“未来梦”,“教”育长效滋养
这些暑托班如星火,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假期,更播撒着长远发展的种子。课业辅导是标配,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答疑、设计“错题本”、“积分赛”,让学习变生动。城中社区每日固定辅导时间,帮孩子夯实基础;茶卡社区用积分兑换机制激发持续动力。
“我们办的是课堂,暖的是民心,育的是未来。”柯柯镇中村党支部书记申鹏山道出了公益暑托班的深远意义。正如茶卡社区野炊结束时,孩子们围着篝火分享感悟,合作烹饪的快乐、服务他人的满足感在心中扎根——这或许正是家门口“第二课堂”赋予他们最珍贵的暑期礼物。全县社区正持续优化这份“成长餐”,让无忧暑假与多元成长在孩子们的笑靥中交汇绽放。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