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办好民生实事 筑牢平安基石
发布时间:2025-08-15 16:28: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讲法又暖心的“和事佬”,夜晚大街小巷闪烁不熄的警灯,广场上悠闲散步赏景的老人们……一个个奉献与幸福、守护与信任交织的温暖瞬间,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平安乌兰画卷。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在推进平安建设的进程中,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落地见效,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守护万家灯火的磅礴力量。从化解讨薪纠纷的“暖心行动”到暑期安全的“守护屏障”,从枸杞采摘季的“护航举措”到电动自行车管理的“规范之路”,再到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的便捷体验,每一项工作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乌兰县以平安建设为经纬,织就守护民生的防护网,于多元共治间筑牢平安根基。
讨薪纠纷化解:每一分汗水都不被辜负。“多亏你们的帮助,我才能这么快拿到被拖欠的务工费用。”7月,来自海东市民和县农民工张某某夫妇向反映,在乌兰县从事消防水电工作期间被拖欠工资2.1万元。乌兰县人社局依托综治中心,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局启动“安薪调解”机制,在综治中心“安薪”调解室三次召开协调会厘清责任链,针对“总承包方存在未落实工资专户制度问题、分包方以‘工程款未结’为由推诿”的问题,现场宣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六条、第30条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的强制性规定。在乌兰县人社局与社会工作部、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的持续跟进和强力督促下,对施工方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同步告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刑事追责风险;协调酒店业主方先行垫付部分资金,确保8月1日完成全额支付。
暑期安全守护: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以前暑假总怕孩子乱跑,现在他们在课堂里学知识、长见识,我们干活心里也踏实!”为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一场全方位的暑期安全守护行动在乌兰展开,各社区盘活资源,让空闲的场地变身孩子们的成长天地,城中社区的活动室是25名孩子的“学业加油站”;柯柯镇中村的5间新时代实践站被改造成“第二校园”;茶卡社区把党群中心、田间地头都打造成“成长乐园”,“托管+教学”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中成长。暑托班更是将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作为“暑期安全课堂”的必修课。同时,各镇各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水库、水渠、河流等危险区域进行巡逻,设置警示标志。学校则通过线上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
枸杞采摘护航:保障丰收季的和谐稳定。金秋时节,枸杞飘香,正是采摘的旺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枸杞种植区,为保障枸杞采摘季的有序进行,乌兰县各镇各职能单位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依托“田间警务”模式,提前谋划、主动介入,深入辖区枸杞种植基地、枸杞采摘人员住宿和生活区域开展流动人口摸排登记、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安全生产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劳动合同签订等枸杞采摘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采摘区及周边的巡逻力度,严厉打击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同时,还组织民辅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防疫知识、安全生产、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全方位的护航行动,让枸杞采摘季既丰收又和谐,既保障种植户和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也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持。
电动自行车上牌:规范管理筑牢安全防线。为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乌兰县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从源头上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使用。7月9日,乌兰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持续为群众办理电动自行车上牌业务,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安全。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车管民警认真耐心地向居民讲解电动自行车上牌的流程和相关政策法规,指导群众填写申请表、查验车辆,复核群众提供的相关资料后发放号牌。同时向群众讲解“一盔一带”交通安全知识和佩戴头盔的意义,引导群众遵守交通法规,摒弃陋习,加强自我防护,养成安全出行的好习惯。
“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你们的‘一件事一次办’真是帮了大忙!”6月25日,一句饱含真挚情感的感激之言,通过海西州12345市民服务热线,清晰地传递到乌兰县社会保险服务局。时间回溯到6月下旬,彼时工程项目开工在即,王女士却对着一堆繁杂的工伤保险参保手续犯了难。在这种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她匆匆赶到乌兰县政务服务大厅寻求帮助。乌兰县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见状,立刻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在了解到王女士的困境后,积极践行“一件事一次办”的服务承诺,为她讲解工伤保险参保的相关政策、核定流程以及费用计算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全程指引和协助下,王女士原本以为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很快就办理完毕。从最初的焦虑不安到最终的顺利办结,王女士切实感受到了“一件事一次办”带来的便捷,这才有了开头那通充满感激的表扬电话。乌兰县“一件事一次办”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添了助力。
“身后事”一站式办理:温情服务化解群众难题。“亲人离世本就悲痛,没想到办理身后事这么省心,工作人员一次性把所有事项和所需材料都讲清楚了,还能在一个地方办完,太感谢了!”刚刚办完相关手续的群众感慨道。“身后事”办理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繁琐,给逝者家属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为此,乌兰县民政局推行“身后事”一站式服务,积极协调县公安、人社、卫健、银行等部门,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居民“身后事”一站式办理窗口,联合相关部门,将原本分散的业务集中整合,涵盖死亡证明开具、户口注销申请、不动产登记业务、医保注销退费、遗体火化预约、骨灰安置、补助申请、账户注销等多个核心业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手续,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推送《乌兰县逝者“身后事”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单》,通过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把“身后事”办成省心事、暖心事。殡葬服务进驻行政服务大厅以来,累计提供服务6户,办理减免殡葬费用2户2140元,节地生态安葬奖补4户11000元,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也为推进文明殡葬、绿色殡葬奠定坚实基础。
跨国救助暖人心:民警高效助力外籍旅客解困。“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在我最着急的时候帮我找回护照和行李,让我能顺利继续旅程”。8月8日上午,乌兰县公安局值班室接到一名外籍人员求助。该外籍旅客神色焦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明,其随身携带的证件及行李不慎遗失在西宁,因无有效证件无法购买火车票,滞留当地十分无助。值班民警见状,立即安抚其情绪,耐心询问相关情况,并第一时间联系出入境管理部门,说明该外籍人员的基本信息及求助事由。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迅速响应,通过系统核查确认其身份及证件有效性,并及时将具体情况与核查结果反馈至上级部门。随后,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陪同该外籍旅客前往汽车站,在民警的协调下,为其办理购票手续。购票完成后,并将外籍旅客安全送至候车区,仔细叮嘱其乘车过程中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保管好临时购票凭证,到达西宁后方便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听着民警贴心地嘱咐,这位外籍旅客用虽然不太标准但充满真诚的中文连连说道:“谢谢!谢谢中国警察!你们真是太好了!”这一声声感谢,不仅是对民警热心帮助、高效服务的肯定,更彰显了跨越国界的温暖与信任,成为乌兰县平安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讨薪纠纷化解、暑期安全守护、枸杞采摘护航、电动自行车上牌、“一件事一次办”……各项举措虽聚焦“小事”,却紧扣群众衣食住行、安危冷暖,通过多部门协同、多元共治,将民生期盼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些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防范了风险,更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乌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