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湟源:“微治理”模式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18 13:12: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难题,创新推“三微”工作法,通过板凳会听民意、网格办解难题、微阵地聚民心的方式,将“大民生”融入“微服务”,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群众共建”,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更贴民心。

微座谈“唠家常”听民意。“从前开会在村委,现在干部拎着板凳到广场、进巷道,大家敞开了聊,就像自家人拉家常。”这是大华镇新村安置点村民对“流动小板凳议事会”的真切感受。

为有效破解搬迁群众议事难题,池汉新村安置点党总支打造“小易亭”,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与村民围坐一起,围绕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垃圾清运等民生热点,面对面唠需求、商办法,让解决方案“沾泥土、带乡味”。截至目前,全镇召开大小“板凳会”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56余条,帮助群众解决漏水维修、路灯安装等问题12个,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等50余起。为让“事事有回音”,党总支在公告栏“晒”进度,邀请村民打分“亮笑脸”,形成“党组织监督+居民评议+动态整改”闭环。晒尔村村民说:“现在提建议就像‘点外卖’,进度看得见、结果摸得着。”

微网格“零距离”解难题。“我腿不好,缴电费、领养老金都费劲,多亏网格员每周上门帮忙!”拉拉口村70多岁的独居老人李大爷常念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办事难”,镇里推行“网格+代办”机制,将100余名网格员化身“跑腿员”,采取群众派单、网格员接单模式,全年累计代办社保缴费、老年证办理、药品代购等事项超300余件,服务群众800余人次。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网格员主动梳理各类政策清单,按照“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群众评单”模式,上门帮100余户家庭收集材料、填报信息,确保困难群众“办事无忧”。

微阵地“量身办”聚民心。在大华镇巴汉村的“老年食堂”里,老人们围坐喝茶、下棋、做手工,笑声阵阵。巴汉村驻村工作队联合镇党委利用闲置房屋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食堂”等“微阵地”,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助餐、健康监测、休闲娱乐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乐”。同时,驻村工作队员化身“家庭教师”,开办“积分换辅导”活动42次,通过“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辅导”方式解决村里10余名留守未成年人的“看护难”问题。“微阵地”是党群连心的“前哨站”,大华镇党委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老年之家等阵地作用,真正实现小阵地汇聚烟火气、微服务解决大民生。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