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乌兰:希里沟镇“青苗”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9 19:55: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实大学生到村任职“青苗兴村”计划,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通过“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的培育模式,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在基层沃土中扎根成长,以青春之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谱写了人才与乡村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

精准赋能让“青苗”在沃土中扎深根

希里沟镇党委将能力建设作为“青苗”成长的核心抓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培养体系。开设“青苗学堂”,邀请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镇农牧干事授课,帮助大学生快速掌握基层工作“方法论”。实施“1+1”导师制,为每名大学生配备1名乡镇领导和1名经验丰富的村“两委”干部担任导师,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累计授课20余次,走访入户370余户,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们带着专业知识下沉一线,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河东村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马晓珍凭借过往多年基层民政工作经验,把政策宣传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抓手”。她针对村里老人多、信息接收慢的特点,创新推出“板凳课堂”,带着政策手册走村入户,在农家院坝、村口凉亭等地,用方言土语讲解社会救助、高龄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政策细则,还通过发放“政策宣传单”给村民,宣传单上清晰标注各类补贴的申请条件、流程和咨询电话,这些“政策宣传单”让村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政策,成为大家贴心的“政策指南”。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主动上门协助准备申请材料,全年累计帮助33名高龄老人完成补贴申领,为73名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村民们都说:“小马讲政策,听得懂、记得牢,咱们心里更亮堂了!”

靶向发力让“青苗”在实践中结硕果

聚焦乡村发展堵点难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们发挥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优势,在产业振兴、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主动作为。

在产业发展上,他们化身“宣传员”“推销员”,挖掘各村特色资源,积极协助对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东庄村依托县内畜牧产业发展牛羊托管中心建设项目,结合西庄村屠宰冷链加工一体建设项目新建牛羊肉生产加工车间、牛羊屠宰、排酸、分割设备和冷库设备等,改善和提升牛羊屠宰和冷库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解决乌兰地区牛羊屠宰难题,同时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超市提供标准化的冷链配送,为全县牛羊肉产品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预计日牛羊交易量达2000-3000头,月交易额达20余万元。

在民生服务中,“青苗”们以“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协助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河东村幸福食堂面向村内老人开放,为老年人提供温馨、便捷的就餐服务;北庄村一、二期新建污水主管网工程已完成验收,河东村污水管网完成95%的建设内容,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巢引凤让“青苗”在沃野上长得旺

为让到村任职大学生安心扎根基层,希里沟镇党委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通过构建“1+N”帮带责任体系、落实“1+4”薪资待遇保障等,有效推动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们扎根泥土、茁壮成长。

镇党委从生活到工作层面为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为每名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动态跟踪其工作表现与能力提升情况,结合个人特长与短板,针对性安排产业振兴、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岗位的班子成员进行指导,助力他们全方位学习、增长才干;此外,积极鼓励表现突出、获群众认可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参与村(社区)换届选举,让他们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这些举措为“青苗”成长提供了充足养分,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干事热情与奋斗精神,促使他们在基层沃土中找准定位,立志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如今,“青苗”们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服务群众,用汗水浇灌希望,先后辅助推动4个乡村振兴产业类项目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青苗兴村”计划不仅为乡村注入了人才活力,更探索出一条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下一步,希里沟镇将持续优化培育机制,让更多“青苗”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茁壮成长,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