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多措并举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20 17:12: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深耕移风易俗“责任田”,让文明殡葬的新风尚吹进百姓心坎,扮靓乡土底色。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4次,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副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村两级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平乡公益性墓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向、任务和重点,构建“乡统筹+村落实”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确保公益性墓地划定工作从规划到实施有序推进。
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实地走访+卫星定位+群众反馈”方式深入各村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掌握人口结构、历年死亡人口、现有墓地分布、群众安葬习俗等基本信息,梳理并分类建立台账,为科学划定提供依据。组织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联合村“两委”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政策解读180余次,开展村民座谈会6次,持续向群众宣传文明治丧、绿色殡葬理念,为顺利开展划定工作夯实基础。
科学选址规划,凝聚群众共识。依据全乡规划采取“多村联建、单村单建”等多元模式,逐村以村民代表会议、板凳会等形式征集群众意见11条,经“四议两公开”大致明确选址范围后提交乡政府审议。深入各村开展全覆盖实地踏勘7轮次,对上报的19处拟选址进行初审。综合考量人口规模、土地资源、历史埋葬习惯等初步研究审定4处选址。联合民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先后开展2次实地踏勘和复核工作,确保选址合理化科学化。
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按照“政策引导+柔性激励”工作思路,指导12个村重新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将“移风易俗、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制度,明确约束性和倡导性标准。制定印发《和平乡移风易俗奖励机制方案》,以小高陵村为试点推行经济奖补激励,通过健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群众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下一步,和平乡将继续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工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倡导文明新风。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