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刚察:“场景”课堂为农牧区党员教育“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5-08-21 11:25: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以前在教室里听党课,教师专家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由于文化水平低,感觉理论性太强,根本就弄不懂,听完也记不住。现在把党员群众集中在田间地头,现场边演示边讲解,我们更容易弄懂了。”近日,参加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现场教学时,牧民党员扎西才让感慨道。

刚察县一个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小县城,是典型的牧业县,全县5个乡镇31个行政村中,农牧民党员1130名,占比44%。长期以来,存在农牧民党员培训师资匮乏、文化素质低、内容旧的难题,部分偏远乡镇农牧民党员甚至需要往返60公里到县城参加培训。如何让农牧民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近年来,刚察县大力实施农牧民党员集中轮训工程,以全面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为突破点,通过把阵地建在家门口、师资聚在家门口、课程送到家门口的“场景”课堂方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打通新时代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在伊克乌兰乡蔬菜大棚里,不少党员围着蔬菜专家,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边对不懂的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刚察县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将乡镇党校资源与5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9个现场教学点融合起来,打造“党校+N”的县乡融合式培训阵地集群。挖掘“家门口”的教育资源,将党课“搬”到田间地头、牛羊养殖合作社,有效打破传统室内课堂空间限制,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党员教育阵地,使党课学习更加灵活、更贴实际。同时,依托各乡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类、产业发展类、基层治理类开放式课堂,串点成线。为农牧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可学、可看、可比的现场教学点。

“这种沾着泥土味的培训,效果真的是比之前‘满堂灌’好多了……”在中央一号文件培训班上,牧民党员旦木真说,“以前总觉得党中央的精神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无论是村里发展产业还是合作社分红,都和党的好政策密不可分!”

在农牧区党员教育中,师资力量单一、课程脱离实际是制约基层党员教育的“老大难”。为此,刚察县积极组建涵盖多领域人才的师资队伍,以优质师资力量为党员教育注入强劲动能。师资队伍中既有专家教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方针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也有一线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工作中的实战经验与鲜活案例融入党课,用“身边事”讲好“大道理”;还有先进模范,以自身奋斗历程为切入点,分享攻坚克难、敬业奉献的感人故事,传递榜样力量,通过集中优质师资打造优质党课,不断提升“场景”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用好各级党校师资力量,建立政治理论类、技能培训类等6类师资库,通过县委党校教师负责把理论讲透、乡镇班子专攻政策落地、业务骨干传经送宝等方式,打出一套按需下单的“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原先锋师资库”省级1名、州级10名、县级70名。

“给农牧民党员讲课,最怕的就是照本宣科,一整节课对着农牧民党员只念文件、说概念,偏远地区农牧民党员文化水平有限,根本就记不住,更别说能弄懂并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在吉尔孟农牧民党员冬春训的授课现场县委党校讲师张永梅边整理教案边感慨,“关键是要把生硬的政策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再结合实际案例,这样他们接受得快,我们讲课也会轻松很多,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一些对我们授课内容的反馈。”

为推动农牧民党员学习成果转化,增强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刚察县坚持“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理念,用好“刚察党建”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宣传推广优质电教片,引导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聚焦环境卫生、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民生实事,成立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文化宣传、生态保护党员先锋队,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农牧民党员参与各类“岗位”实操,为党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通过一系列实用性、多类别、多层次的培训,把培训课程和师资落脚到乡村振兴上,以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党员参学积极性,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