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发布时间:2025-08-22 16:26: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组织部门作为党建工作的牵头部门,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建强基层党组织,让治理有“核心”。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其战斗力强弱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有的班子不团结,有的服务能力弱,难以承担起领导基层治理的重任。组织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某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将党支部建在楼栋,党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让居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
创新治理机制,让服务更“精准”。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基层治理必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的地方在基层治理中“一刀切”,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脱节,导致治理效果不佳。组织部门应引导基层党组织创新治理机制,建立“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例如,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的特点,一些村党组织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代购、理发、健康体检等服务,让留守老人感受到了关爱。
整合治理资源,让合力更“强大”。基层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但当前,一些地方存在治理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治理合力。组织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党建与综治、民政、城管等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某街道通过建立“大党委”制,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共同参与街道治理,解决了辖区内基础设施老化、就业困难等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云南昆明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供稿 王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