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干部监督当织密“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16:26: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干部监督是确保干部队伍廉洁自律、忠诚担当的关键防线。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盲区”和“漏洞”,有的监督流于形式,对干部的“小毛病”视而不见;有的监督滞后,等问题“坐大”才出手,导致小错酿成大错。干部监督需要织密“防护网”,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为干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监督要“抓早”,筑牢思想“防火墙”。一些干部之所以滑向腐败深渊,往往是从思想松懈开始的。有的认为“吃点喝点不算事”,有的觉得“小恩小惠无所谓”,久而久之,防线逐渐失守。组织部门应把监督关口前移,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提醒,通过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片、廉政谈话等形式,让干部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某县推行的“廉政体检”制度值得借鉴,每季度对干部进行一次“政治体检”,排查苗头性问题,对出现“思想波动”“作风松懈”等情况的干部及时约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监督要“抓小”,拧紧行为“安全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干部的一些“微腐败”“小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大问题。有的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友谋点“小方便”,有的在项目审批中收点“小红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实则损害了群众利益和干部形象。组织部门应建立“微问题”排查机制,通过信访举报、群众评议、大数据分析等渠道,及时发现干部的“微违纪”行为,采取“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方式进行提醒纠正,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监督要“抓常”,激活制度“监控器”。干部监督不是“一阵风”,必须常态化、长效化。有的地方只在节假日、换届等关键节点强调监督,平时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阶段性监督”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组织部门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完善干部日常考核、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让监督贯穿于干部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网络平台等,让干部时刻处于群众的“监督镜头”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云南昆明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供稿 王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