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刚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5 14:19: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核心目标,坚定不移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致力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上新台阶,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化政策供给,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出台衔接政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制定出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刚察县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政策体系。围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制定《刚察县防止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方案》《刚察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案》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健全监测帮扶,守牢防止返贫底线。健全监测机制。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县情实际,建立了《刚察县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刚察县防返贫监测数据定期会商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沟通、数据共享,推送风险筛查预警信息和监测对象信息,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目前,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31户429人,消除风险55户190人,消除率为44.3%。强化精准帮扶。对纳入的监测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帮尽帮,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

突出工作重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帮扶。融入全省“四地”建设,统筹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品牌化“五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助力农牧民增收。特别是以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制定出台《刚察县促进牛羊出栏奖励办法(试行)》《刚察县县域外开设牛羊肉直营店(直销店)补贴及奖励办法(试行)》等措施,在北京、上海、山东等8个省市及省内西宁、海东等地区设立牛羊肉营销店19家。特别是2024年10月,青海刚察藏羊“进京”一场牵动山河的迁牧故事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刚察县与北京天佑晟鑫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价值1.6亿元的18万只藏羊采购订单,标志着刚察藏羊正式“进京”。强化就业帮扶。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要求,加大帮扶力度,促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推进助企稳岗、技能培训、劳务协作,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2021年至今,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6335人次。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低保兜底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常态化做好脱贫人口“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排查,持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资金投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持续加大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投入。2021年以来,累计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13亿元,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村寨(示范村)发展、村级合作社提标增质、巩固农垦企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稳岗就业、教育补助等项目183项。强化后续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管好用好2013年—2020年形成的4.92亿元扶贫资产,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机制,完善管理台账,动态管理防流失。按照“四个一批”要求盘活产业项目,共梳理2016—2020年扶贫产业类项目30项,其中,“巩固一批”项目22个,“提升一批”项目1个,“盘活一批”项目5个,“调整一批”项目2个,逐项制定盘活调整措施,确保联农带农益农作用持续发挥。

强化驻村帮扶,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始终把加强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管理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驻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制定《刚察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十必须十严禁”工作要求》,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在岗出勤情况,让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