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清乌兰两地齐牵手 携手共进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6 17:10: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进一步提升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社区及社会工作组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县民政局积极对接德清县晨曦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团队,联合开展“手牵手”工作计划。2025年7月21日至25日、8月18日至22日,德清县晨曦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团队分两次进驻乌兰县,围绕社区党建特色品牌打造、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及项目思维与资源链接等方面开展帮扶指导工作,推动我县各社会组织理念向项目化、专业化方向转型。
交流座谈,精准定位项目合作发展意向。为深入推进浙青“牵手计划”有序实施,县民政局、县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德清县晨曦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先后组织召开交流座谈2次,重点对接“牵手计划”“种子计划”“山凤凰助学”“黄色邮筒、快乐小脚丫”等项目,专题研究项目对接推进工作,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的“乌兰样板”。在社区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管理等领域,“面对面、手把手”的精准指导社区、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同2个社区、5个社会组织成功签订合作项目7个,总投资10万元,为30名家庭困难女大学生发放助学金9万元,实地走访困难学生家庭6户,为乌兰县民族中学全体学生捐赠品牌鞋300余双。
靶向施策,着力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水平。针对乌兰县多民族聚居、社区服务需求多元的特点,德清县晨曦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团队以“一社一品”为重要抓手,推动社区治理实现差异化发展。指导城中社区围绕老年人群体,从“单一项目”拓展至建立“1+N”工作体系,形成“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项目集群,并确定“‘籽籽’相伴‘益’起花开”合作项目;指导城西社区聚焦退役军人资源,积极探索“军旅文化赋能社区治理”路径;指导城东社区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大力培育居民自组织与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培育专业队伍、建立积分兑换及志愿服务轮值主席等机制,切实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确定“聚能安达,巷暖城东”合作项目。
精准培育,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内生动力。德清县晨曦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团队深入走访众益社工、慈善协会、呼尔登民族传统文体协会、足球协会等社会组织,构建起“诊断-赋能-陪伴”的培育链条。针对老年助餐、传统文化保护等特色项目,提出“人才筑基、项目提效、资源链接、品牌塑型”的发展思路,指导慈善协会完善枢纽型机构功能,探索通过公益创投模式孵化小微组织;支持足球协会对接体教融合资源,确定“阳光足球计划”合作项目;推动马文化协会、呼尔登文体协会提炼民族文化IP,增强服务辨识度与影响力,确定“‘呼尔登’游牧文化传承”合作项目。
专业赋能,全力打造专业社会工作队伍。为系统提升乌兰县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能力,举办乌兰县“盐湖之光”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培训班,全县近40名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培训通过解读“五社联动”机制,结合浙江经验阐释资源整合与系统创新路径,传授“项目化运营激活社区自治”方法论,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聚焦财务管理、公益项目管理和品牌打造,围绕项目书撰写、痕迹管理到“免费午餐”等品牌案例解析,助力学员掌握“项目可追溯、成效可评估、品牌可推广”的精细化运营逻辑,进一步提升社会经办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培训覆盖全县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骨干,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学习培训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用学习成果来指导工作、创新工作、促进工作,推动服务能力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
此次考察为两地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双方将探索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在社工人才互访、项目合作等方面深化协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乌兰县民政局将持续深化“浙青牵手计划”对接成果,及时跟进现有项目的长效运营,扩大服务覆盖面与成效,进一步挖掘两地合作潜力,在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模式,不断推动“牵手计划”在乌兰落地生根。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