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同德:唐谷镇“123工作法”巧解基层治理“万千结”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6: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唐谷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有序发展,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镇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社会发展“难点”、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痛点”、多元疏通基层治理“堵点”,积极探索创新“123”工作法,成功调处化解了一起多年来久拖未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纠纷。

解困之始:田埂之上生“结节”

去年深秋,唐谷镇东吾村一片丰收景象之下,却暗涌着一桩牵动人心的土地纠纷。才某、闹某等8户村民在多年前因无心无力打理自家耕地,将其交由久某、切某2户耕种,并向久某、切某表示只要不将耕地撂荒,可长期由其使用。

现今8户村民想收回耕地遭久某、切某拒绝。一方是根脉所系的土地情深,一方是多年管理的寄情投入,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村委会几经调解仍陷僵局,矛盾如一块巨石压在双方心头,更成为影响东吾村长期和谐稳定的一处隐雷。

破壁之道:“枫桥经验”架起方法桥

定责任办,打通执行“堵点”。唐谷镇党委、政府深知土地纠纷连着民心、系着稳定,在接到村委会的上报后,第一时间扛起责任,召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分析症结,理清矛盾来龙去脉,精准锚定“权属要明晰、乡情不能断”的化解方向。指派联村领导当天就扎进村里,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风险、部署方案、下沉走访。

沉下去听,摸清矛盾“症结”。在联村领导的靠前指导,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全力配合、付诸行动,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全方位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和解决方法。调处小组始终坚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员下沉涉事村民家中走访,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当事人及村民深入交流,系统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和矛盾风险点,精准把握各方核心利益诉求。

搭平台说,解开情绪“死结”。坚决贯彻“平等自愿、依法调解”原则,灵活运用“背靠背疏导情绪、面对面协商方案”调解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讲清法律红线,又讲明村情纽带,逐步消除双方对立情绪,经过调处小组密集作战,调解为笔、共情为墨,成功解开双方心结,在矛盾的褶皱处勾勒出谅解的曙光,终使坚冰消融于温情,宿怨化归为理解的春风,绘就握手言和的圆满图景。

破题之策:“123工作法”巧解民生结

“一个”核心引领,筑牢矛盾化解“桥头堡”。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坚持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永恒不变的“政治灵魂”。在此次事件处置过程中,唐谷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为准绳,定期听取矛盾纠纷调处进展、及时梳理化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确保了整个矛盾化解过程方向不偏、重心不移。同时,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对案情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精准梳理核心矛盾焦点,制定科学调处策略,创新推行“矛盾分析+情理法融合”工作模式,最终,有力有序有效完成了纠纷调处重任。

“两级”联动调处,深挖纠纷内在“矛盾点”。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联动发力了解案情,讲政策、话乡情、解心结,共同分析案情、研讨对策、对症下药,明晰纠纷产生的前因后果,厘清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步建立“调解-回访-巩固”闭环机制,通过定期回访当事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苗头,将调解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切实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防线”。

“三方”协同助力,巧解基层治理“万千结”。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三方”“熟村情、通民意、善调解”的独特优势,凝聚力量参与调解,发挥群众威望高的乡贤能人优势,结合纠纷内容,聚焦纠纷重点,设身处地、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前讲法、调中释例、调后普法,将法治宣传融会贯通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个人诉求,维护自身利益,从源头上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切实达到“调解一案、激励一片、宣传一域”的社会效果。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