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刚察: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获全国推介
发布时间:2025-09-01 10:31: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获得全国推介。其中《刚察县打好绿色转型“组合拳”做强雪域高原有机农牧业》成功入选。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创新打造“资源节约、源头控污、草畜联动”模式,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手段、以生态友好产品优质为目标、以天然草地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全面构建高原农业绿色发展体系,探索形成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技术创新驱动农牧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径。
生态优先与产业升级并重,扩大资源节约影响力。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加大对草原、森林、水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推行“五个模式”(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集约发展,提升草地集约化水平。全县培育示范点53个,流转草地32.85万亩,规模经营牲畜6.46万头(只),进一步减轻草原承载力。同时,出台《关于促进生态牧场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规模适度、产出高效、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生态牧场,推动畜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备案成立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1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省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7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体系。投资3000万元建设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和冷链仓储基地,增强保鲜能力。产业园共入驻14家企业、5家合作社、3家家庭牧场。
源头管控与面源污染齐抓,着力提升防治能力。着力抓好源头防治。2018年起开展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试点。2020年起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05%,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分别降至1.42kg/亩和0.06kg/亩。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养殖场直连直报备案制度,完善粪污处理设施,依托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成1处年产5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全县现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3家,总产能达17万吨,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8%。着力抓好面源污染防治。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提高91.58%。依托“无废刚察”建设,加大农兽药包装物回收力度,在五个乡镇建设包装物集中收集点各1处,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5%以上。狠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推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同牛羊保险定损赔付互证主推,建设病死畜无害化收集点5处。
科学利用与生态涵养共频,注入创新原动力。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51%。制定《刚察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科学划定草地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监管体系,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70.62%。严格执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划定禁牧区375.24万亩、草畜平衡区694.76万亩,下达奖补资金8510.03万元。强化河湖管护。认真履行河湖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严格落实联席会议、督查检查、考核问责、执法联动等制度,及时更新河湖长公示牌60块,为全县71名河湖管护员配发管护装备,建立4条山区河道管护名录,与周边县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2023年获全省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区。
绿色低碳与品牌建设齐抓,加速推进循环发展。在绿色发展模式方面。探索推进“农牧耦合、草畜联动”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饲草产业,连续开展豆草混播种植示范,启动万亩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把规模化养殖基地作为推动畜牧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的载体,推动规模化发展,积极打造“基地+经营主体+农牧户”的万头万只牦牛藏羊生产基地建设,全县畜牧良种化率达到86%以上,畜用暖棚覆盖率达到90%以上,累计建成万千头只养殖基地32处。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大做强“刚察青海湖牦牛藏羊”绿色有机品牌,895.95万亩天然草原取得有机认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产品28个,绿色认证农畜产品23个、有机认证产品10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刚察牦牛肉干”获山东省畜牧协会优质畜产品“金奖”荣誉称号,“刚察藏羊”列入全国“一县一特色”中国品牌目录。借助“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大力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青湖农投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金山合作社获ISO四体系认证。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