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侧记】青海尖扎:黄河畔弦响箭鸣,四海客以弓会友

发布时间:2025-09-10 16:09: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九月,黄河上游谷地如绚丽的画卷,青稞金黄,如大地铺金;林涛涌动,似翠海翻波。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清脆的弓弦之声冲破云霄,与滔滔黄河水的奔腾声相互应和,交织出一曲激昂的乐章。

尖扎,这座享有“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美誉的高原小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金秋之际一场规模宏大的国际体育文化盛宴。

国际赛事,高原揭幕

“黄河之滨迎盛会,神箭之乡聚宾朋。”9月5日,夜幕缓缓落下,轻轻地覆盖了整个尖扎县,这座宁静的高原小城瞬间被点亮。

五彩神箭体育场内灯火辉煌,光芒四射,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高原大地上。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支参赛队、2300名运动员,如同繁星齐聚于此。他们怀揣着对射箭运动的热爱,带着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共同见证2025年第八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的精彩启幕。

傍晚时分,民众与游客们便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早早便涌入看台,人群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将体育场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期待,那炽热的目光仿佛要将即将开始的比赛点燃。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方而来的游客,都深知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射箭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一次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绝佳契机。

“‘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是传统体育运动与民族文化交融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现黄南发展活力、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黄南州州长扎西才让说,这既是黄南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缩影,也是黄南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真实写照,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黄南各族人民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黄南的不懈追求。

这种追求,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激励着黄南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自2007年首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创办以来,历经18年的精心培育与深耕细作,赛事活动实现了从本土相聚到全球联动的巨大跨越。从最初的寥寥几支参赛队伍,到如今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支参赛队;从鲜为人知,到吸引世界各地的射箭高手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每一届赛事,都像是一个成长的脚印,见证着“五彩神箭”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世界射箭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而本届赛事,更是规模空前,无论是参赛队伍的数量、运动员的水平,还是赛事的组织与策划,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尖扎县乃至黄南州的一张亮丽名片,向世界展示着黄南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

传统与现代,弓弦相交

赛场上,阳光洒下,映照在选手们专注的面庞上。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选手们神情肃穆,缓缓拉满弓弦,眼神紧紧锁定靶心,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存在。随着一声清脆的“嗖”声,箭矢如流星般离弦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射向标靶,紧接着便是喝彩声、欢呼声,将赛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这一幕幕,出现在本届赛事的角逐场上。选手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弓箭装备——从沿用古老工艺制作的角弓、竹木弓,到采用碳纤维等现代材料的高科技复合弓。这些跨越时空的弓箭同场竞技,构成了一幅多元文化交流的动人画卷。

在传统弓比赛区域,老匠人现场讲述着精湛的制弓技艺。而现代弓赛区,运动员们则使用着配备精密瞄准器的竞赛用弓,通过科学训练方法和数据分析来提升射击精度。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同台呈现,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射箭运动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众多参赛队伍中,陕西代表队格外引人注目。几位队员身着精心制作、典雅大气的秦兵马俑服饰,那古朴的色调、精致的纹理以及栩栩如生的造型,让人恍惚间觉得他们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穿越而来。

“我们选择身着秦兵马俑服饰参赛,是希望借这次国际赛事的舞台,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给全世界。秦兵马俑是陕西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我们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队员胡忠宝说道。

赛场内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无处不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射箭这项古老的运动相聚于此,彼此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中国香港队与印度尼西亚队在赛后亲切地合影留念,他们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传递着友谊与尊重;哈萨克斯坦队与中国广东队同场竞技,在较量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白俄罗斯队员在赛前与对手友好交流,分享着各自国家射箭运动的趣事与经验。

年轻选手们围着老一辈传承人请教传统射箭技巧,外国运动员好奇地试拉中国传统弓,当地藏族老人则兴致勃勃地体验现代复合弓……这些跨越年龄、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交流场景,成为这场比赛最动人的注脚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并非割裂对立,而是在弓弦相交之间实现完美融合。正如那离弦之箭划破长空,连接着古老智慧与当代创新,飞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超越竞技的文化传承

尖扎,不仅享有“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的美誉,更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的神圣发源地。追溯往昔,在那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一段古老传说为这片土地披上了神秘的文化面纱。

彼时,吐蕃赞普朗达玛发动灭佛运动,妄图破坏信仰的净土。武僧拉隆・贝吉多杰挺身而出,怀着对正义的坚守与对佛法的护持之心,毅然射出了那支代表正义的箭,成功阻止了这场浩劫,而后他将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弓藏于尖扎。

自那时起,射箭这一行为,便如同播撒在尖扎土地上的种子,伴随着岁月的流转,生根发芽,逐渐衍生出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五彩神箭”射箭文化。这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正义、勇气与信仰的坚守,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尖扎人的心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五彩神箭”赛事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它已然升华成为一个承载着多重使命的重要平台。“‘五彩神箭’的文化品牌目前已经从单纯体育竞技,变成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体育精神、促进交流合作’的关键平台,成为尖扎的‘金名片’与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尖扎县委书记张世英说。

当“五彩神箭”赛事的号角吹响,尖扎县瞬间化身为欢乐的海洋,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也随之拉开帷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顿宴”,无疑是这场盛宴中最具特色的一道佳肴。走进摆满美食的场地,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那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藏族文化热情好客的生动体现。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食物,感受着浓郁的民俗风情,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赛事期间,一场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动,不仅彰显出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魅力,也有力带动了经济与旅游的协同共进,实现了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站在黄河岸边,箭矢离弦的嗡鸣声穿透时空,仿佛千年的文化回响仍在山谷间荡漾。尖扎,这座“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正挽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长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射出一支支清晰而嘹亮的响箭。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下的:“在这里,我听到的不仅是箭离弦的声音,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心跳的声音。”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