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格尔木支行:金融赋能柴达木,激活产业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1 17:14: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戈壁与荒漠交织的柴达木盆地,中国工商银行格尔木支行(以下简称“支行”)以金融之力深耕这片被誉为“聚宝盆”的土地,以累计超240多亿元的信贷支持,为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更以创新金融服务激活小微企业、涉农经济的“毛细血管”。
从察尔汗盐湖的盐田阡陌,到昆仑山麓的枸杞产业园,从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智能车间,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支行用实际行动勇担使命、奋楫前行,闯出了新天地、跑出了加速度。
锚定战略资源,筑牢产业根基
格尔木市盐湖资源丰富,锂、钾、镁等战略资源是新能源、现代农业的核心原材料基地。近年来,支行紧紧围绕盐湖资源开发这一核心,精心构建起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之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青海汇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2万吨/年高质碳酸锂项目,不仅是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锂盐量质齐升等工程,聚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盐湖产业集群”部署要求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支行积极发挥金融支撑作用,通过定制化信贷服务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直接推动该项目的快速进展,使其在2025年6月底月顺利转入试生产阶段。
据了解,今年以来,随着海西州及格尔木市发展战略与发展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支行积极响应地方发展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地支持格尔木市在绿色发展、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的各类金融需求。
为了做到精准支持,支行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各产业一线,开展全面且深入的调研。他们详细了解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企业规模、生产工艺、市场份额等方面;同时,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评估,分析行业趋势、政策导向以及潜在风险。基于这些详尽的调研结果,支行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不同企业在技术升级、扩大产能、市场拓展等方面面临的资金难题,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我们在省分行大力支持下,立足于域内资源优势,把住经济发展主脉,通过‘一户一策’的形式,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汇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元品化工、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清洁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支行对公金融业务部副主任李霞说。
普惠金融活水,激活振兴动能
近年来,枸杞种植在格尔木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枸杞产业不仅是本地农户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撑,更是格尔木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核心产业之一。
支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核心网点,始终秉持着责任与担当,全员积极投身于金融服务和业务营销的最前线,以热忱的服务传递着温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了让金融服务切实深入群众,支行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将“走村入户”行动常态化,把服务柜台“搬”到田间地头。“我们会定期深入乐苑村、新华村、宝库村等村落,以及河西农场、河东农场等涉农企业和农户家中,逐户进行走访。针对每一户农户的实际状况及金融需求,现场为他们详细介绍‘种植e贷’产品,依据他们的生产经营规模,精准匹配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农户在扩大种植、采购农资时面临的融资难题。”支行对公金融业务部客户经理魏倩娟介绍道。
今年年初,支行对公金融业务部专门成立营销小队,多次驱车前往河西农场、诺木洪地区。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倾心交流,详细询问农户种植的作物成本、种植面积、预计产量,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和资金需求。同时,结合农耕周期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营销小队对农户提交的资料进行及时审核与提交。在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最短的时间为农户争取到了贷款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种植e贷”这一创新金融产品成效显著。它凭借灵活的额度设置、便捷的申请流程和优惠的利率政策,极大地满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自推出以来,已帮助众多农户扩大了枸杞种植规模,提升了种植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于“种植e贷”,当地的枸杞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链也不断延伸。一些农户在支行的支持下,开始尝试枸杞深加工,开发出枸杞干果、枸杞酒、枸杞保健品等一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枸杞产业的附加值。
从盐湖碧波到戈壁绿洲,从工业重镇到美丽乡村,支行始终以金融之笔描绘着柴达木盆地的发展新图景。这种扎根高原、服务实体的坚守,正是工商银行“人民金融”理念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也为新时代金融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支行营业室副主任孟艳艳所说:“我们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产业升级的参与者、乡村振兴的共建者。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这片热土,让金融服务像昆仑山的雪水一样,滋养每一寸亟待发展的土地。”
文/蔡得军 图片由格尔木支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