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乌兰:喜赏佳景香满径,农牧笑颜话丰年

发布时间:2025-09-24 19:47: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金秋九月,大地流金,五谷溢香,恰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意画卷。9月2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迎来盛会——以“多彩乌兰•丰华正茂暨乌兰县2025年农体文旅商丰收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盛大开启。这场集视觉盛宴、成果展示、文化体验、美食品鉴于一体的丰收庆典,全方位呈现了乌兰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崭新成就与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

开幕式现场的文艺演出。蔡得军摄

开幕式现场,热闹非凡。欢快的舞蹈似灵动的音符,跳出丰收的喜悦,生动展现出农耕生活的质朴与乡村振兴带来的新貌;嘹亮的歌声宛如悠扬的乐章,唱出家乡的变迁,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赢得农牧民群众阵阵掌声。节目精彩纷呈,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一曲曲节目尽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般粮食满仓、牛羊肥壮的喜悦,为活动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台下,来自希里沟镇的王玉衡一边鼓掌一边感慨:“以前收庄稼全靠人力,现在机械化收割省力又高效!今年我家枸杞亩产比去年多了两成,价格也卖得好!”他眼角的皱纹里堆满了笑意,手中不停拍摄节目的手机里,还存着前几天采摘时满枝红果的视频。

农特产品展吸引众多游客。蔡得军摄

据乌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杨珍果介绍,乌兰县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置于首位,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今年,乌兰县藜麦种子首次出口欧洲,“青藜一号”等自主研发品种在丹麦、西班牙落地生根,让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化作“黄金田”。

“未来,乌兰县将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为引领,以‘文体农旅商’融合发展为路径,做深文化赋能,做优文旅体验,做活商贸流通,做强藜麦、枸杞、驼奶等优势产业规模,在广袤高原上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杨珍果说。

金秋美景。乌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乌兰县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产品从“初级输出”迈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型。在引人瞩目的农特产展示区,各色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尽显多彩乌兰的天然本色,恰似一幅鲜活的“丰收物产地图”。

透亮饱满的枸杞,宛如红宝石般诱人;独立包装的藜麦饼干,散发着谷物的清香;瓶装驼奶承载着高原的醇厚;真空封装的牛肉干纹理清晰,撕开便能闻到浓郁肉香,引得人们频频驻足。热闹的美食区里,整只烤全羊架在炭火上,油珠顺着金黄焦脆的外皮缓缓滚落,“滋滋”声伴着醇厚的肉香四处弥漫,令人垂涎欲滴。

各类特色美味交织出诱人的香气,不仅让游客们忍不住停下脚步咨询选购,更有游客当场品尝,赞不绝口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展示区成为传递丰收滋味的热闹舞台。

农特产品展上的青海大月饼。蔡得军摄

在农特产展区,李守业拿着藜麦制品激动地说:“以前地里只能长耐盐的杂草,现在能种出出口国外的‘金种子’!今年我承包的藜麦田,收入翻了一番!”他的身后,独立包装的藜麦饼干等深加工产品,吸引游客频频扫码下单。

与此同时,“枸杞红了采摘乐了”技能大比拼在枸杞采摘园火热开赛,吸引了参赛队踊跃参与。农牧和科技局农技人员现场演示枸杞鲜果采摘规范动作,从“轻采轻放”“留柄长度”等细节入手,为选手们讲解“无损采摘”技术要点,并对竞赛设置的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枸杞采摘大赛现场。蔡得军摄

随着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迅速投入其中,只见一个个身影敏捷地穿梭在枸杞丛间,以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将枝头的小红果一一收入“囊中”。不一会儿,清脆的哨声响起,比赛落下帷幕。经评委仔细过秤、检查品质,最终,希里沟镇参赛队凭借同等时间采摘20余斤高质量鲜果的佳绩夺得冠军。

“本次活动既是全面展示多彩乌兰农牧业产业新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实践。”乌兰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蔡贵梅总结道。

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蔡得军摄

烟火升腾处,蕴藏着乡村发展的密码;张张笑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期盼。在乌兰这片希望的原野上,科技赋能的农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与农牧民饱满的粮仓共同绘就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

丰收,不仅是颗粒归仓的满足,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笃实的足音……

文/蔡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