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同德:以梦为马聚“青春微光”不负韶华书写“热辣滚烫”

发布时间:2025-09-25 16:29: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紧扣青海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要求,将青年人才作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力量,以“青年优先”为帆,以“集点亮”创新举措为桨,用“作为之光”铸初心、“初心之火”暖民心、“创新之灯”逐浪潮,引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冲锋、在为民服务中扎根、在时代浪潮中争先,为青年成长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前行之路。

集一缕“作为之光”,以初心锚定青春航向

“党的政策就像草原上的阳光,咱们得让每一户牧民都感受到温暖!”这是“青南计划”志愿者许红霞、德吉卓玛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同团团”巡回宣讲队的骨干,她们总带着一本写满注解的政策手册,翻山越岭走进牧户帐篷,遇到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她们就用藏汉双语耐心解读;讲到产业扶持政策时,她会结合牧民身边的致富案例,让“书面语”变成“家常话”。

一次宣讲后,牧民才让大叔拉着她们的手说:“以前总觉得政策离我们远,听你们讲完才知道,养牛羊、办合作社都有补贴,甚至卖牛羊也有补贴,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如今,像许红霞和德吉卓玛这样的宣讲员已遍布同德县的村村落落,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语言传递温度,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高原大地上落地生根。青年的理想信念,是县域发展最鲜活的力量源泉。同德县从思想引领到实践赋能,从人才引育到创业扶持,为青年搭建起“成长立交桥”,让青春的每一束光都能找到绽放的舞台。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每逢五四、国庆等重要节点,同德县的青年们总会以独特的方式致敬信仰。“青春心向党”文艺汇演上,牧区青年弹着扎木聂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悠扬的旋律里满是对党的赤诚;红色研学途中,孩子们走进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在泛黄的手稿、锈迹的武器前驻足沉思。

今年暑假,16岁的才让卓玛在研学日记里写道:“看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里坚守信念,我才明白今天的校服、书本有多珍贵。将来我要当一名老师,把这份信念传给更多草原儿女。”

在同德县“青春榜样”颁奖典礼上,青年创业者加环的故事让台下掌声不断;江群杰带着一支青年环保队,三年来坚持在巴域河沿岸清淤护河,让河畔的草更绿、水更清;娘怀加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养起林麝,从选种到销售亲力亲为,让“同德林麝”走进了全国市场......

“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台下青年们的心声,正是榜样引领最动人的回响。榜样的力量,总能点燃更多青年的奋斗激情。

点一簇“初心之火”,以温情守护青春成长

“青少年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同德县开展青年工作的初心。从心理健康守护到校园安全保障,从“微心愿”实现到关爱帮扶,每一项举措都饱含着对青少年的深情,让青春在温暖中茁壮成长。

“老师,我最近总担心考试考不好,晚上睡不着……”在同德县斗后索寄宿制小学的心理辅导室里,某学生低着头向心理老师魏彩虹倾诉。魏彩虹没有急于说教,而是递上一杯热奶茶,陪着学生坐在窗边,从学习方法聊到兴趣爱好。经过几次疏导,这名小学生不仅睡眠好了,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魏老师让我明白,遇到困难不可怕,有人愿意倾听、愿意帮助,就有勇气面对。”如今,同德县9所中小学都建起了心理辅导室,28场心理讲座覆盖3100余名学生,像魏彩虹这样的心理老师,成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

校园安全是青少年成长的“保护伞”。同德县不仅排查整治了147处校园安全隐患,还组建了“护学岗”“维权岗”,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民警和青年志愿者都会守在学校门口,为孩子们保驾护航。而“法治进校园”活动中,“模拟法庭”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人员、辅助人员和诉讼参与人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当我扮演‘法官’宣读判决时,突然明白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我们的武器。”参与活动的学生斗杰加说,从那以后,他不仅自己遵守校规校纪,还会提醒同学远离危险行为。

“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我希望能有一套绘画工具”……在同德县“微心愿”征集活动中,这些来自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小心愿,被一一记在了志愿者的笔记本上。不久后,志愿者们带着新书包、绘画工具,走进了这些孩子的家。当生活困难的小朋友收到心仪已久的粉色书包时,激动得抱住志愿者说:“谢谢哥哥姐姐,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截至目前,同德县已帮助216名青少年实现了“微心愿”,每一个心愿的实现,都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田”。

亮一盏“创新之灯”,以担当书写青春答卷

在县域发展的大舞台上,同德县的青年们从不缺位。他们以创新思维融入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每种下一棵树,就是为家乡添一抹绿。”在同德县“青年+生态”行动中,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一片需要绿化的土地上。

春天,他们背着树苗爬上山坡,在寒风中挥锹挖坑;夏天,他们顶着烈日在河湖沿岸清理垃圾,汗水湿透了衣衫。“第一次参加植树时,手被磨破了皮,但看到一年后小树苗长出了新叶,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现在家乡的山更绿了,真正践行了青海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让‘两山’理念在同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青年为同德县生态保护工作做的贡献。”志愿者段海雯说。

如今,同德县青年已参与环境整治230余次,开展绿色生活倡导活动118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也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青年带好头,我们跟着干,让草原永远美下去”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在志愿服务领域,同德县的“青春同德”“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就像一束束微光,汇聚成了温暖人心的力量。“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只有8名志愿者,如今已发展到152人,他们的服务遍布城乡:防汛救灾时,他们冒着大雨转移群众;防溺水宣传中,他们沿着河流巡查提醒;在“尊老爱幼”活动中,他们为老人理发、义诊、打扫房间。队员们常说:“我们就像萤火虫,虽然光不大,但希望能照亮别人的路。”这份坚守,让“萤火虫”微综合服务项目荣获了全国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而“希望树”假期实践课堂项目,也通过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个充实的假期,荣获了全省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从思想引领到实践赋能,从温情守护到创新担当,同德县的“青春微光”正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了青年成长的路,也照亮了县域发展的未来。在这里,每一位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奋斗,正为同德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 朋华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