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新闻

青海海北: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9-29 11:46: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坐拥祁连山、青海湖两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依托“一湖两区三河”的独特区位,成为青海省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及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节点。这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交融,守护其生态环境对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近年来,海北州以生态·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引擎,在项目谋划、实施、管理等环节持续发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之路,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紧扣战略与本土

科学谋划生态项目

海北州围绕国家及省级生态战略导向,结合本地生态资源禀赋与环境短板,推进生态项目科学谋划。一方面,深入研究政策走向,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确保项目契合国家战略布局,将本地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统筹推进。积极争取将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纳入国家和省级生态项目库,确保生态保护工作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生态本底调查,邀请省内外生态领域专家团队参与,对水、土壤、大气等重要生态要素进行全面勘察与评估,精准识别生态问题,为项目谋划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精准布局加高效推进

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

在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海北州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水、土壤、大气、农村环境等重点领域精准布局,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治理体系,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生态项目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十四五”规划以来,全州累计实施生态环境项目33个,总投资达13.56亿元,其中包括28个中央及省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与5个其他资金项目。

——水污染防治领域,依据湟水河、布哈河、大通河等流域生态状况,实施河岸带保护修复及污染治理工程。共建设生态缓冲带49.05公顷,建设湿地125.644公顷,恢复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河道临近生态退化区域约361.32公顷;修复冲刷、损害严重的河岸线生态修复64.276千米,建设水源涵养区57.407公顷,在临近农田、村庄的河段实施面源阻隔缓冲带4.112千米。这些项目的实施,打破传统“大开挖”“大堆砌”模式,率先引入“轻干预、浅介入”的“微创”修复理念,让自然成为修复主角,使沿岸裸露地表复绿,恢复河岸天然湿地和沿岸水源涵养功能,防止河流沿岸水土流失,控制和减少垃圾及畜禽粪便入河量,修复河流水生态功能,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如画美景。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以精准治污+绿色修复管控理念,利用“多源治理+途径削减+监控自然衰减”的技术模式对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治理。修复面积约为53333平方米,从而降低了周边土壤、地表水等环境污染的风险,项目的成功实施在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终期综合评估会(第五次)上,取得“优秀”评级。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针对历史遗留废渣场地、矿山开采区等重点区域,谋划实施污染管控与修复项目。实施的青海省海北化工厂厂区外渣场土壤和地下水管控项目,采用“垂向阻隔+平面阻隔”工艺解决海北化工厂厂区外渣场铬污染环境问题,大幅改善该区域及湟水河、东大滩水库沿岸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聚焦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尾气管控等重点方向,布局超低排放改造、移动源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的海北州大气污染精准管控咨询服务项目,构建起“日巡+夜查+回头查”的立体监管网络,让每一粒尘埃都有“归宿”。

全流程管理护航

生态效益持续提升

为确保生态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海北州构建全流程项目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建设标准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测,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项目建设“零事故”目标。

一系列生态项目的落地见效,推动海北州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湟水河、布哈河等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79.2%上升至2023年的97.6%,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庄保持干净整洁,生活污水垃圾实现有效处理,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持续深化生态保护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海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面对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的特点,生态保护仍任重道远。未来,海北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做好持续优化生态项目谋划,聚焦流域综合治理、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生态项目;探索“智慧监管”模式,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态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奋力谱写海北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青海省海北州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