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脚步丈量民情,真心排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5-09-29 16:30: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持续深化“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工作,切实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社农户,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组织全体干部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让走访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提升治理效能的“助推器”。
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民情台账在走访中更加清晰。本次走访彻底转变了工作模式,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的根本转变。乡、村干部以网格为单元,组成若干走访小队,手持入户走访记录本,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下马看花”。一是社情民意“精准捕捉”。围绕村民普遍关心的“村两委换届选举”“村集体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收集到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意见建议50余条,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二是困难帮扶“靶向施策”。走访重点关注低保户、残疾家庭、独居老人、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及时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联系县残联办理辅助器具申领,发现脱贫户家中有返贫风险,立即启动防贫监测程序,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截至目前,低保金发放88户186人,残疾补贴发放69人,新纳入监测户2户7人,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精准滴灌。三是诉求回访“闭环销号”。对前期村民反映的“田间道路损坏”“灌溉渠系年久失修”等8个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实地回访和满意度调查,确保了“凡事有交代、件件能落实”。
变“单兵作战”为“多元协同”,治理合力在走访中凝聚。走访不仅是收集问题,更是整合资源、联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探索“走访+调解”“走访+安全”“走访+发展”的多元协同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矛盾纠纷“一线化解”。调解员现场丈量、查阅历史台账,结合村规民约和法律法规等方式调处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矛盾纠纷26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是安全隐患“动态清零”。针对农村自建房安全、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移动式”排查。发现并现场整改私拉乱接电线等安全隐患20余处,将安全防线前移到家家户户。三是人民建议“汇聚众智”。鼓励村民为村集体发展献计献策。比如,有村民提出“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挖掘本地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等7条“金点子”被纳入村发展规划讨论。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使走访成为汇聚民智的“诸葛亮会”。
变“集中活动”为“长效机制”,执政根基在走访中夯实。入户走访非一时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将以此次集中走访的成果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让“用脚步丈量民情”成为全乡干部的工作常态。一是将走访收集的信息建立“一户一档”档案库,实现动态管理和数据共享。同时,固化“走访-研判-交办-反馈-回访”的工作闭环,以确保民情渠道始终畅通。二是将依据走访数据绘制“民情地图”,对问题集中的领域进行重点攻坚,推动治理资源精准投放,实现从“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的转型升级,真正让走访走出实效、访出民心。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供稿
